第275章 保十争三,朱元璋的乐观(2 / 2)

是不是为了老头子的面子,要求更高了?

现在让他不丢脸,老四至少保前十甲!

四郎要赶秋闱。

老头子提倡八股,相当于砍了‘美体’。

朱棣和徐辉祖、夏时敏说了句,就带着徐妙云过去。

如果只是考中举人。

比起乡试至少多了七八倍不止!

“姐夫就要在这么多人中,杀出重围?”徐辉祖站在毛老六身边,目视眼前人山人海,耳闻鼎沸人声,不由倒吸凉气。

这回让他保十争三。

今年更是创下纪录!

看看隋唐时期科举考内容: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法、杂文、贴经、策问。

去参加今年秋闱。

朱元璋黑脸瞪了眼马秀英,“为什么不让咱说话?咱显摆错了吗?咱要求他上进,错了吗?”

朱棣笑笑,他岂能不知,妙云为默默做多少事。

“我尽力……”

这么庞大的考试内容,寒门子弟的家庭,根本无法为孩子提供。

……

某刻,蒋进忠隐约看到了朱棣人影,忙激动催促,带着杨荣,在人群中,蹦蹦跳跳拥挤前进。

这些关于科举的细节,她当然要帮四郎搜集好。

阅卷官在不看他名字的情况下,可能拿起他的答卷,扫一眼,就直接扔废卷堆。

蒋瓛余光,一眼看清马车内景象。

顿时惊呆了。

可就从一些治国手段就可以看出,老头子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这些都是老头子在位期间,养士积攒的家底。

见朱棣皱眉,叮嘱:“你不用担心这些事,安安心心进考场,争取给咱考个前三甲回来,咱们家,就你读书方面,能给咱争口气。”

这份喜爱,太明显了。

“很多人都说,你能在之前的秀才考,取得甲等第一名,这次考中举人问题不大。”

……

小夫妻两给朱元璋、马秀英请安后。

他要想扬眉吐气,老四至少得考前三甲!

……

也没这个能力。

总之,就是给所有人都提供机会,从各种群体中遴选最优秀的人才,予以他们充分发挥才干的平台。

专注‘文治’养士,或许大明会有另一幅盛景。

与他所经历的一考定终身、应试考试本质是一样的,无论多么为人诟病,都是最符合当时时代的竞争机制。

不过,现在乡土村社的推行,或许会是个机会。

养士二三十年,培养不出一批优秀的,真正忠于大明的人才。

哈!

想想就激动。

朱元璋逗弄小雍鸣同时,视线落在朱棣身上,“看到外面人山人海的同窗,是不是很震惊……”

朱四郎夫妇跪坐在帝后对面。

这回用兵,大概也没人给他添堵。

他只是在想,历史上,有没有这次叛乱罢了。

如果有一天,大明整体富裕程度,迈上一个新台阶,适当时,有为的君主,完全可以根据统治需求。

以后史书或许会这样记录一笔:开科取士以来,唯两个俊杰,连续冲刺科举成功,一乃被贬为庶民的明四皇子朱四郎,一乃宰相蒋进忠亲传弟子杨荣。

人也太多了吧!

虽然开科取士。

&;=&;&;&;但士族、乡绅中考比例,占科举录取总数七八成。

马车启动。

明清两代,一直僵化使用八股文。

“盛况呀!我辈读书人从未有过的盛况!”

“里面有明远楼、至公堂、号舍……”

如何从千千万万人中,将最优秀的选拔出来呢?

就要设立一种竞争机制。

就像老头子他们这一代人。

而他这个学生很聪明,是个读书种,好好培养,未必不能像朱先生这般,连续冲刺科举。

毛老六乐呵呵笑着,“少爷肯定能考中!”

朱棣回神……

朱元璋瞬间皱眉,什么事,非得在混账老四做出保证时干扰?

黑着脸,撩起帘子。

其实科举并没错。

刚要说话时,左侧传来脆生生喊声。

其实本质反映了,历经两代。

随即,放下帘子。

其实,他家老头子虽然出身寒微。

‘老头子是不是自作多情了?’

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也没有大明立国第十个年头多。

收敛思绪,拜道:“我尽力而为,不过,您能不能别显摆了?”

目视着,至少有万余人。

朱元璋瞬间瞪眼。

战争年代,在剧烈的动荡中,时局会自动筛选人才,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实现个人成就同时,也救民于水火。

“皇爷!”

反倒是‘他’。

朱元璋老脸瞬间变红,怒道:“咱要能做到,还用得着你!”

三甲之后。

未来,一些百姓富裕程度,整体实现质量突破的富裕区域,可以在这些区域,增加科举内容,选拔更全面的人才。

‘高炽’倒是个文治的好手,可惜,历史上,‘高炽’的身体状况太差了。

“快快快……”

重新调整科举内容,通过改良这套竞争机制,选拔更为全面的人才。

承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不同。

将来应该也能。

“今年,参加秋闱的人数是15632人!创下了最高纪录!”朱元璋用手得意比划着。

“其中,仅用于考试的号舍,就有20563间,可容纳2万余名考生同时考试……”

所以隋唐宋时期。

徐妙云见朱棣满脸惊讶,莞尔一笑,低语:“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父皇定都金陵后,历年进行扩建……”

人们骂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

朱元璋很轻松笑道:“有了老四不久前凯旋,这回朝中武将,不会和咱讨价还价了,甚至还会争着抢着表现,应该不会有人给咱添堵,这就是自己儿子,可以为咱分忧的好处!”

马秀英瞧朱元璋的嘚瑟劲,没好气笑着瞪了眼……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