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朱标,不希望朱棣回去(2 / 2)

朱棣沉默点头。

&;=&;&;&;其实,他是要回去。

自己的学生,这些年,受了这么多委屈。

要当太孙妃了。

他怎么可能不回去撑腰。

其次,他想回去看看大明的现状。

完善他正在写的精英经济和人民经济理论。

他曾今的经历和见识。

还不足以,让他写好人民经济、精英经济论述。

“我会回去,我的学生,我亲自教导抚养好几年的大侄子成婚,我肯定要回去,但大明的事情,我不会插手。”

朱棣首先为他回大明、对大明的态度,进行了盖棺定论。

方孝孺初闻激动,听着听着,一颗心,就不由往谷底沉。

看着朱棣,坚毅的面孔。

忽然意识到。

现在的朱棣,和曾今的朱棣不一样了。

现在的朱四郎,虽然未正式建国。

可其实已经是一国之主了。

这种人,意志坚定,别人怎么可能动摇。

打感情牌?

对于君主,这招没用!

可……他还想为中原千千万万百姓试试……

“王爷……”

朱棣摆手制止,笑着反问:“你想让我怎么帮?给大明提供技术吗?我认为,即便技术代差大一些,依托中原那么庞大的市场,金陵工业区,也不该是现在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

“我就是给你们更先进的技术,到头来,也和现在一模一样。”

方孝孺哑然。

看过燕藩后。

他当然已经明白。

大明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技术。

而是陈腐之风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

再好的技术,也没用!

“王爷可以支持太孙搞雇工身股制工业……”

砰!

朱棣猛地拍案,脸瞬间阴沉的可怕。

方孝孺被吓了一跳。

朱棣黑着脸起身,隔着桌案,指着方孝孺,“方希直,你是脑子坏了,还是蠢!雄英现在只是个太孙,现在我家老头子在世,他做什么,只要老头子护着都没事,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家老头子不在,他搞雇工身股制工业区,谁来护着他!我大哥吗!”

“储君之位,有多少明枪暗箭,你方希直读了这么多年书,难道不清楚吗!”

要不是采绿那丫头,一直写信给他和妙云,想把土桥村雇工身股制商号坚持办下去。

这些年,他也不会那么支持。

有时候,他甚至在想,在雄英和采绿没有真正主导大明前。

土桥村那个商号,倒了也好!

可孩子们打定主意,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应该支持。

不然他和父皇有什么区别。

支持雄英搞雇工身股制工业区,其实不难。

钱他有!

技术他也有!

掌握技术的匠人他也有!

可他得考虑,让雄英做这些事,会给雄英未来带来什么。

“现在是我大哥,对外明确宣布,不搞雇工身股制,你让我怎么帮,带兵打回大明?把我大哥从储君之位上拉下来,让我们家老头子老了老了,亲眼目睹手足相残?”

就算他到时候,扶雄英上位。

父皇母后,恐怕临老临老,也会感受一次,撕心裂肺之痛。

如果说。

当初洪武九年,被老头子赶出皇宫。

在宫门前那一跪,还是故意跪给老头子看的,希望能加深一点老头子的舔犊之情。

让自己在外面过的好一点。

这么多年了。

妙云生雍鸣、祈婳、母后一个一国之母,带着明霞,亲自去土桥村伺候妙云坐月子。

他出门,母后总要亲自给他做衣服。

就说老头子吧。

刚开始,的确心硬如铁。

可后来这些年,哪一次没有纵容他?

就说乡土村社吧。

其实依着老头子的传统和保守。

如果不是信他,纵容他,怎么可能背地里一直支持。

有时候,有些东西,上位者虽然看到是好的,但不一定会采纳!

再说燕藩现在的武装力量。

海军一百五十艘战船,陆军经过这些年扩编,已经达到了八万之巨!

这样一股精锐力量,对大明而言,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威胁了。

他这股武装力量,可不是大明周边那些小邦国。

而且他还是大明嫡出皇子。

他要真有点野心,不说动摇大哥未来的统治吧。

至少能让大明感受到切肤之痛!

这些老头子看不到吗?

可老头子一直没遏制他。

还压着朝中无数反对声,这些年,不断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从中原迁民。

对中原偷渡燕藩的百姓,也选择无视。

依着,历史上,老头子的性格,会容许这种事发生?

所以,他不想老头子和母后临了临了,再感受一次切肤之痛。

他和大哥有什么矛盾。

也要等老头子和母后走后,再说。

“大哥主持下,借口乡土村社全面建成,货品产出量骤然增加,我燕藩商队的需求,无法满足大明,以此和陈朝展开商贸上的经济往来,真以为,我看不到这背后的目的?”

“无非是先经贸往来,将来名正言顺,把陈朝纳入大明的朝贡体系,如此,我若是动陈朝,就是对大明大不敬。”

大哥或许没想过要他的命。

但已经开始布局。

从马六甲的陈朝入手,试图围堵他。

蹬蹬……

方孝孺连续后退几步,脸瞬间无比苍白,连连摇头,“王爷,不是这样,王爷肯定误会了!”

当初和陈朝加深经贸往来是胡惟庸,面对大明货品堆积,向太子建议的。

胡惟庸和燕王有仇怨。

或许就如燕王所猜测的。

但太子肯定被胡惟庸蒙蔽了!

朱棣瞧着方孝孺的模样,不忍在打击了。

以前的方孝孺,被打击的彻底垮掉,他也不可惜。

可现在的方孝孺,有理想,敢于为理想奉献,最主要,不是那个只知道死抱着几本圣贤书的方孝孺了。

而是一个肯实干,有理想的革新者。

中原这个族群,需要这样的人。

朱棣从书案后绕出来,走到方孝孺面前,拍了拍方孝孺肩膀,“我就是猜测怀疑,你也不要当真,想改变大明的陈腐之风,我现在的身份不合适,你关心则乱,就没有想过,我插手,一定会演变成大明和燕藩之争,最后两个政权必然打个你死我活,而你们这些赞同革新的,也会被打上叛逆、内奸的标签!”

“你方希直想要把杨杰新编的梁祝舞台剧,搬回大明,就证明,你已经找到了一条横扫大明陈腐之风的道路。”

“变革,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自上而下,上位者,以大毅力大决心,对现有的一切不正之风,进行刮骨疗毒,这个过程中,会有乱局,或许百姓也会有些怨言,但只要认定是对的,就应该做!”

但这条路。

大哥没有魄力走。

老头子威望足够、手段足够、魄力也有。

老头子没有做的原因他清楚。

父皇年纪大了。

他担心自己半途而终,给大哥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其实,父皇看着大明的现状,内心应该是有遗憾的。

“另一条路,就是自下而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唤醒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的读书人,尚有热血的年轻官员,支持革新,当你们的呼声越来越大时,保守一方,必然被压下去。”

“所以,你想引入燕藩的舞台剧,我可以帮忙。”

……

数日后。

方孝孺动身启程。

上船时。

方孝孺对送行的朱棣,郑重一拜,“王爷请受希直一拜!”

朱棣坦然接受。

等方孝孺起身后。

抬手拍了拍方孝孺肩膀,“将来有一天,你方希直如果有掉脑袋的凶险时,不要死撑着,保全自身,才能以待将来,遇到危险,就坐船出海,来我这里避祸,无论如何,我都有能力保你安全。”

其实他很不地道。

不愿意支持雄英搞雇工身股制工业区。

害怕给雄英带来凶险。

可方孝孺想把燕藩的舞台剧搬回大明,他就鼎力支持。

也就方孝孺这种人,看不出他不地道的算计。

所以,他希望,如果方孝孺未来遇到掉脑袋的凶险时,不要太固执,能来燕藩避祸。

那个时候,他和大明的关系,多半已经很尖锐了。

也不怕庇护方孝孺,再引来麻烦。

方孝孺微微愣怔,还以为朱棣和他开玩笑,随即笑而点头,“好,若真有这么一天,希直一定来投奔王爷,请求王爷庇护!”

朱棣看出,方孝孺把他的话,当做玩笑了。

其实,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

未来大哥主政大明期间。

一群支持革新的年轻人,极有可能被保守的旧势力利用权力,进行迫害!

自下而上的变革,这是必然的。

下面支持变革的人,没有掌握权力。

而站在上面的保守者,却握有很大权柄。

到时候,只要这群年轻人肯出海来燕藩避难,他就敢接受。

等雄英安安稳稳,顺顺利利接过大哥手中的权力,他再把这群年轻人送回去,辅佐雄英,完成大明变革。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设想。

未来时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谁也说不准。

“杨荣跟着我们回去,时间不早了,走吧。”

方孝孺点点头,再次对朱棣、徐妙云等人郑重一拜后,转身登船。

呜呜呜……

号角声响起。

方孝孺搭乘前往大明的商船缓缓启程。

方孝孺冲着岸上招手。

目视着送行的朱棣等人越来越小。

就连世纪大桥也越来越小,脸上笑容渐渐消失,情绪有些低沉。

说实话,来了燕京后,就有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这里,是所有赞同革新之人,向往的地方!

……

回宫的马车内。

徐妙云坐在朱棣对面,看朱棣怔怔看着窗外,伸手在朱棣面前晃了晃,笑问:“答应回去了,不顾虑大哥的感受了?”

四郎之前犹豫。

就是因判定,大哥恐怕不想他回去。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