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朱标犹豫:答应吗?(2 / 2)

而这恰恰是朝廷工业发展中,最落后的一环。

&;=&;&;&;朱标和大明一方众人低声交流商量片刻后。

黄子澄把商量的结果一一记下。

抬头,说道:“首先,你们的造价太高,据我们了解,你们这个造价,包含了燕华的人工成本,而且,这个成本,占据了你们总成本至少一半,我们大明,没有这一项成本。”

燕华没有徭役制度。

燕华朝廷的基础建设,都是花真金白银,雇佣百姓。

而且,燕华的人口短缺,更是加剧了燕华的用工成本。

可朝廷不同。

建造大十字铁路,那些愚民必须服徭役!

“其次,我方提供两成钢铁需求,太低了,至少五成。借于我方没有这个生产能力,燕华必须提供援建一座,十万吨级的大型转炉炼钢厂……”

解缙、叶茂等燕华内阁,听闻后,顿时想笑又想骂人。

明知自己的生产能力不足,还提出至少占五成的要求。

更是,要求援建十万吨级大型转炉炼钢厂。

每一个字眼,都表露一种,穷横穷横的气势!

方孝孺、蓝玉等人,听到这一条,也羞愧低头。

这是刚才讨论,保守势力一定要加上的一条,他们虽然反对,却没有实现。

这些条件,是革新和保守两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他们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

步子太大了。

在此之前,朝廷连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炼钢厂也没有。

即便是那种小炉子土法炼钢,成品率都很低。

一下子上马十万吨级,真的好嘛?

他们都参观过燕华十万吨级的炼钢厂。

除了燕王带他们去,后来,自由参观期间,他们又花费很长时间,仔细参观了解了。

那种十万吨级的炼钢厂,生产中,涉及的技术工种就多的吓人。

他们认为,朝廷现在,仓促上马十万吨级,太难,步子太大,可能反而得不偿失。

“为此,十万吨级炼钢厂,可以不在援建序列,我方可以花钱购买,但必须是十万吨级!”

叛徒!

黄子澄说着,暗骂一句。

花钱购买这一条,是革新派那些叛徒,要求加上的。

这不是给燕华,给朱四郎送钱嘛!

暗骂后,继续道:“最后,我方要求,在机车组装的配套工厂中,增加锅炉制造的工厂援建,以及技术支持,我方必须掌握,自行生产锅炉的技术,而且,锅炉体型巨大,运输不便,贵方援建我方锅炉制造,对贵我双方都有利。”

朝廷匠作监那些废物。

让他们仿照燕华第一代六六蒸汽机,造蒸汽机。

多少年了。

连那种最原始的锅炉都铸造不了。

简直都是一群废物!

黄子澄对这些改进条件十分不满,又不敢对燕华发火,担心朱棣再次直接中断谈判,只能像个怨妇一般。

一边提改进条件,一边暗骂。

片刻后,停下来,“这就是我方,在燕华方案基础上,提出的改进条件,我方已经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燕华认真考虑,抓住这个机会!”

撂下一句,自认为,较为强硬,有压迫性的总结后。

黄子澄停下来。

眼神,暗暗看向朱棣。

朱棣笑笑,瞥了眼黄子澄,看向朱标,“大哥,朝廷确定要十万吨级?”

朱标嘴唇动动,下意识想说,确定。

可话到嘴边,看到朱棣有些无奈的笑意,又咽下去,看着朱棣。

朱棣无奈道:“帮助朝廷建设十万吨级的炼钢厂,燕华这边没有问题,说实话,对此,我们根本不怕技术泄密什么,十万吨级的大型转炉炼钢厂,整个天下,除了我们燕华有能力建设,别无分号。”

十万吨级炼钢厂涉及的技术。

朝廷除了不断向燕华购买成套设备,根本不可能仿造。

“而且,十万吨级的炼钢厂,在生产实践中,涉及的工艺技术,以及需要配套的技术工人,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是一万吨级的数十倍……”

给朝廷提供三座一万吨级小型转炉炼钢厂,其实是根据朝廷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即便如此,燕华都得派出大量技术工人,去手把手教很长时间。

绝不是几个工程师,就能搞定。

更何况,十万吨级。

“十万吨级在生产中要求高,在维护中,要求更高,每一次维护,以燕华技术工人现在的素质,都需要花费至少七天时间,同时,需要至少一千人参与……”

……

朱标看着朱棣,从老四的神态,他能判断。

老四似乎的确,并不是不想提供十万吨级的,而是真诚认为,一万吨级更适合朝廷。

这倒是与方希直、蓝玉等人的观点一致。

可……

燕华那种十万吨级的,太让人羡慕了。

那种钢铁巨兽的狰狞,他这段时间,好几个晚上,都被出现在梦中的钢铁巨兽惊醒。

……

“好,这一条就按照燕华方案执行。”朱标犹豫挣扎许久,最终决定接受朱棣的建议。

黄子澄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朱棣继续:“成本价砍一半,不合理……”

“老四!”朱标直接打断朱棣的话,“这一条,我认为很合理,我们砍一半,也不是无的放矢,根据我们的了解,你们建造吕宋中央地区铁路的营建成本中,的确人工成本占据了一半。”

即便砍掉一半,每公里都一千两白银。

八九千公里,就是八九百万两白银!

“太子。”叶茂坐在朱棣身后,突然插口,“太子也说了,你们了解到的,是营建成本,我们燕华为朝廷建设大十字铁路计划,一旦建设成功,朝廷在经济、军事上可以得利多少?”

“我们双方现在谈判的是商业合作,我们是和朝廷做生意,不是救济朝廷,我们总要盈利,所以,朝廷不能要求我们,用成本价,帮朝廷建设铁路,这不是做生意。”

朱标微微皱眉,“可你们的建造成本中,除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中,例如钢铁消耗,你们在采购中,已经给了炼钢厂足够利润,现在,朝廷按照燕华的采购价格,也给了燕华炼钢厂足够的利润……”

叶茂苦笑。

太子或许对商业懂一些,可明显懂得不多。

随即解释,“太子,为朝廷营建铁路的商业体,是燕华的铁路建设公司,是,朝廷采购燕华的钢铁,给了炼钢厂足够利润,可按照成本计算,没有给铁路建设公司利润啊。”

“铁路建设公司,也拥有一系列施工技术,朝廷建设铁路,要用到这些技术,就必须为这些技术付费……”

这些技术,又不是刮大风白得的。

那都是在建设中,耗费了很多工程师的脑力,很多施工人员,甚至付出生命,总结得来的。

对于这些献出生命的施工人员。

补偿、赡养施工人员妻儿,这都要铁路建设公司承担。

……

朱标脸有些发烫。

朱棣抬手制止叶茂。

说道:“大哥,按照扣除人工的成本进行施工,乃至援建锅炉技术,都不是问题,不过,朝廷要答应我方一个条件。”

朱标微微皱眉。

他感觉,这个条件,一定是一个,让他十分难以接受的。

因为,老四突然的让步太大了!

朱棣伸出三根手指,“未来十年内,朝廷为燕华,提供三百万迁民!”

“并且,朝廷在建设中,征召徭役,即便不给百姓工钱,也至少,要管百姓的日常饮食。”

徭役制度,对百姓太苛刻了。

建设铁路,又是强度很高的劳动。

他无法改变朝廷的徭役制度。

但,想给百姓争取一点利益。

比如,不要再让百姓,自己携带食物了。

他当过农民,参加过徭役,知道,徭役一分钱也挣不到,还要自带吃食,对百姓的负担有多大。

朱标眉头紧拧。

为百姓提供吃食,他倒并不在意。

朝廷这些年的粮食储备,这点消耗,根本不是负担。

可……

三百万迁民!

胡惟庸、吕本等人的脸色也十分凝重难堪。

人口!

这是朱四郎燕华发展最大的制约。

要知道,即便现在,燕华总人口,也不过刚刚超过四百万罢了。

一旦再给他三百万。

十年之内。

依着燕华的医疗条件,恐怕总人口就会突破一千五百万!

朱棣知道,这个条件,一定很难让朱标接受,继续加码:“一旦征召徭役,青壮劳力离开,必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燕华可以无偿向征召徭役的村庄,提供一批畜力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而且,参与铁路建设的百姓,拥有优先迁民燕华的权力!”

“王爷……”叶茂开口,这条件实在是太优惠了!

朱棣抬手制止叶茂。

眼睛紧盯朱标……

大哥会答应吗?

赚不赚钱无所谓,只要大哥肯答应,给他三百万迁民名额。

就算是免费为大明承建大十字铁路计划,他都敢答应。

之所以没有直接把这条底线说出来,是怕把大哥吓到,反而让大哥疑神疑鬼,缩回去。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