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朱元璋最后考校蓝玉(2 / 2)

在胡惟庸、吕本等保守派惊恐、焦急、愤怒、不安中。

一支支由保守派统帅的京营精锐,在兵将混编对调后,就被严令,马上乘坐火车启程。

&;=&;&;&;前往蒙汉示范区以及其他,朱元璋选中的地方。

于此同时。

一支支驻扎在地方的新军,接到命令后,迅速奔赴就近的南北纵线车站,登上火车。

沿着复线铁路,迅速抵达金陵。

然后,与丘福、朱能、瞿能、徐辉祖等支持革新的京营新军进行混编。

这场涉及二十万人次,行军距离,最大达一千里的巨大军事调整。

因为火车的缘故。

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

虽然很多保守派,眼睁睁看着,保守派在金陵的军事支持力,几乎被瓦解而愤怒。

可整个大明的精英层。

也被这场军事调动吓了一跳。

“太快了!”

“可不嘛,二十万人次,还有那么多装备,最远的距离,多达一千里,以往,这种调动调整没有一年半完不成,可现在,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了!”

“往后,除非是大明内部彻底腐朽,军队失去战斗力,否则,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小之又小了!”

……

这场军事调整,向天下人证明了,火车对于军事的战略意义。

……

金陵车站。

南边各地的藩王,已经抵达,此刻,正跟随朱元璋上车。

北边各地藩王,此时此刻,已经在北平等着了。

朱标因监国需要。

此番没有随行。

只太子妃常氏,带着孩子们随行。

月台。

朱元璋站在车门外。

看了眼朱标身后不远处的群臣,视线转移,落在朱标身上,“这一次军事调整,轨道火车对军事的战略意义,你应该有了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了吧,咱们大明的疆域,轨道火车的重要意义,就更不需要爹多说了。”

“跟着燕华工程队建设南北纵线,已经五年多了,咱们大明现在,有能力,独立建设一条火车线路吗?”

朱标想了想,老老实实诚恳摇头,“父皇,我们的人才,对数学、测量、地质等基础学科的掌握很低很差,现在还无法,独立建设铁路线路。”

朝廷也成立了专营铁道的机构。

那些士绅子弟不愿意,干这种苦差事。

可农民家读书子弟愿意。

虽然不缺读书的人才。

但一个现实问题也不容回避。

那就是,大明在此之前,从未有专门的数学、测量、地质等学科。

而这些知识,却又是,建设铁路必需的,必备的技能。

这就导致,朝廷网络的人才,要重头学。

过去五年,有三年时间学习这些基础东西。

最近两年,才开始跟着燕华援建的工程团队学习。

就实际能力而言,还不足以,单独领导指挥一个建设团队。

“你心中有数就好。”朱元璋较为满意点点头,接着,语气有些严厉道:“但你事事都只是清楚,就是没有想着去解决。”

“铁路建设被掣肘,你难道不清楚原因?”

“咱活着,你们兄弟间,即便磕磕绊绊,大十字铁路计划还能继续下去,可如果咱死了,一旦你们之间,发生一点磕磕绊绊,这条铁路还能建设下去?”

到时候,不但耽误了,大十字铁路布局。

更会失去这个言传身教的先生!

朱标如闻洪钟大吕,短暂愣怔后,诚恳认错,“父皇,儿臣错了。”

过去几年。

地方保守派,对铁路建设进行掣肘。

他不是不清楚。

之所以没有插手。

是因他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他很清楚,老四对大十字铁路的重视。

可以借着这种内部掣肘。

帮助朝廷,在后续援建工厂的实际操作中,争取更多利益。

毕竟,当初签署的合作协议,拟定的条款之外,还有很多利益可以争取。

就比如。

一边掣肘燕华钢铁,在各地码头卸货后,运往铁路沿线的速度。

指责燕华钢铁供应速度太慢。

要求燕华,追加援建一座一万吨炼钢转炉。

……

这些利益,这五年,争取了很多。

如今看来,是时候,约束地方保守派,消除掣肘了。

……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

看了眼朱标。

在群臣山呼万岁的恭送声中,登上火车。

……

呜呜呜……

悠长汽笛声中。

车头附近的月台,瞬间笼罩在白色蒸汽中。

有节奏的‘嗒嗒’声由慢变快。

挂着十五节车厢的机车车头,以极快的速度,冲出金陵车站。

向着北方而去。

……

火车越过河流、穿过隧道,行驶在狂野农田边缘。

一路走走停停。

耗时一个月。

在一个傍晚。

朱元璋、马秀英带着诸皇子、皇女、皇孙抵达张北城。

张北车站。

练子宁、蓝玉、张玉在朱元璋要求下,与朱元璋同乘一辆马车。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欢迎陛下来张北!”

……

马车刚刚驶出车站,朱元璋就被欢呼的浪潮惊呆。

道路两侧,一名名将士,胳膊勾着胳膊,筑城的人墙后面,潮海般人群,在马车驶过前,欢呼万岁同时,下跪行礼。

朱元璋怔怔看着这些百姓。

很多的穿着风格,和老四燕京一模一样。

大约有六七成。

甚至有两三成百姓,竟然剪了短发!

百姓身后是整洁的建筑、相隔十几米,就有一根沼气灯柱。

许久。

朱元璋才回神,看着蓝玉三人,满意笑道:“你们把示范区建设的不错,咱能听得出来,百姓对咱的欢迎是真诚的,不过,你们不该组织百姓来欢迎咱。”

蓝玉三人相视一笑。

蓝玉解释:“陛下,这可不是臣等组织,是百姓听闻陛下抵达,自发的行为。”

闻言,朱元璋无疑更加高兴了。

什么是民心所向,这就是!

“示范区内,服饰发饰效仿燕华的百姓比例不小啊。”

闻言,蓝玉三人不由有些紧张。

服饰还好说。

可发饰。

剪发在大明,真的是个大忌讳,他们也不知,陛下对此是什么态度。

练子宁抿了抿唇,谨慎解释道:“陛下,燕华的工程队抵达示范区后,一些原蒙古百姓,就开始效仿燕华的发饰,关于发饰方面,以往,朝廷也没有明确改变蒙古百姓原有的传统,现在蒙古百姓效仿,我们为了稳定,为了团结,也没有阻止。”

要说,现在大明境内。

哪里最像燕华。

其实,已经不是福建。

反而是后来居上的蒙汉示范区。

示范区独特蒙汉文化融合。

造就了,示范区在接受燕华新文化、新风尚方面,阻力很小。

他们有信心,只要朝廷不阻拦。

用不了多久。

示范区一定是最先追赶上燕华的大明行省!

朱元璋含笑摆手。

安抚练子宁几句,要求练子宁大胆学习燕华后。

看向蓝玉,“蓝玉,你明白,咱调整京营的目的吗?你这边,接受京营军数量最多,你要是不明白咱的目的,可办不好事情。”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明天,老朱就要下线了,有些不舍,这本书,也就很快到了结尾部分了。

后面还有两个小高潮,一个大高潮。

然后完结,剩下的,会在番外补充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