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龙气,又还能隐藏多久?(2 / 2)

此刻他居高临下俯瞰,也必须承认这些草原铁骑的马术确实厉害,蒙着眼睛的昂首战马,在奔跑中展露出的那种肌肉感,确实非常惊艳。

中原地域因为地形复杂,不可能形成在冲锋中蒙住马眼的习惯。

而在草原之中,蒙上马眼则是传承数百年的旧俗,一方面是保证战马在面对敌人时无所畏惧,另外还能刻意让战马“受惊”。

在骑军与骑军的转瞬即逝的凶悍对撞前,骑兵狠命鞭挞,能够催生战马爆发出更大的脚力,用战马的速度来带动骑兵冲锋的侵透力。

战场上,只有近万的羌骑绕到侧翼,发出的震天嘶吼声,他们试图冲散北凉侧翼,但很快湮没在后续的钢铁洪流之中,掀不起一点波澜。

而另外一边,继续冲锋的铁骑没有任何骚动,也没有掉头,只是前排稍稍变转了方向继续冲锋,追杀到底。

高空之上,徐信俯瞰大地,对于今日这一战,他很是满意。陈芝豹果然是一个善于用兵之人,安排给他的骑兵很对口味,用的是相当顺手。

徐信几世用兵,都学的霍去病,兵贵神速,利用各种优势捕捉战场契机,然后一战而定。

这样的战术,在草原之中卓有奇效,让他来用骑兵对付草原轻骑,那叫一个驾轻熟路。

他此番带着的这一批骑兵进入北莽草原以来,在徐信的指挥下,被他们击溃的北莽骑兵已接近有十万之数。

在跟北莽接近二十年的常年作战中,北凉铁骑也诞生了一整套针对性极强的成熟战术。

北凉铁骑在陈芝豹的影响下,直接抛弃弓弩对射的这个过程,打造精兵甲胄,任由北莽铁骑抛出攒射,己方只管埋头冲锋。

北凉陈芝豹曾经有一个让外界感到匪夷所思的狂妄论断:在兵力大致相当甚至微小劣势的前提下,北莽骑军的命,只够活四十步。

这意思就是,北凉铁骑和北莽铁骑倘若在野外遭遇,只要不是撞上北莽精心打造的两支重甲骑兵,剩下的那些,有一部算一部,只要被北凉骑兵突入四十步以内,北莽骑兵必死无疑。

今日的这一战,将这个观点诠释的就很好。在敌我相距八十步外时,羌骑娴熟搭弓射箭。

但快速冲锋中马背的剧烈颠簸,敌方骑兵的人马披甲,以及急促接触战中的换射时间不足,都是决定骑射只能锦上添花的重要原因,近身冲撞拼杀才是关键。

北莽正规边军的枪矛配置还算不错,但大部分的部族轻骑,包括眼前这支羌骑,就非常寒碜,倒不是北莽吝啬精制枪矛,而是羌骑自有一套熟稔战术的羌骑,装备枪矛只会画蛇添足。

成建制骑兵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战刀枪矛的轻重长短、与骑兵手臂体力的关系?枪刺敌骑的精确区域?战刀劈砍的最优角度?甲胄披挂的合适重量?这些都因人而异,都是大学问。

那些背井离乡洪嘉北奔的春秋遗民,为北莽捎带去了许多秘传高超的铸造技艺,可是北莽的大量缺铁,让许多南朝匠人成了无米之炊的苦命巧妇。

北凉骑兵常年对战北莽,熟悉北莽路数,只要不是碰撞装备完全的北莽骑兵,他们完全可以对两倍甚至三倍于自己的北莽部族骑兵完成碾压式追杀。

“算上这一波,差不多是有十万骑兵被击溃了,北莽就算是有百万大军,这也接近了一成。”

“想来,有些人快坐不住了。而龙气,又还能隐藏多久?”

天空之上的徐信俯瞰大地,他在寻找北莽的龙气,准备搞一波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