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振东主任,你这不报个新项目?(4k(1 / 2)

那是一个户外用的热成像仪,在日后,是民用产品。

严格说来,都是夜视器材,可是红外探照灯(搭配红外摄像机)、微光夜视仪、热成像仪是不同的。

红外探照灯,是主动发射红外线,然后红外相机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成像达到夜视的效果。把它看成是一个普通探照灯就行,只是发射的是红外线。

优点嘛,技术难度低,40~50年代都能搞。缺点嘛,能耗大,距离近,对比度差,还有用在军事上不能忍受的点就是,在别人的夜视器材里,自己就跟个大灯泡似的,满世界的高喊“我在这儿,快来打我。”第一代之后,在军事上的应用很快就淘汰了。

微光夜视仪,其实是把非常微弱的可见光,通过增强放大,来达到夜视的效果。后来又发展了很多种技术分支,总的来说有其优势,所以一直都在发展应用中,不过早期强光烧毁,后期白天变瞎是它的一个顽疾。

热成像仪,是直接利用热信号成像,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红外相机的增强版,但是它是不主动发射信号的,被动接收热信号,直接成像。综合来说具有最好的探测性能,尤其是热信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在发热,只要和背景温度不同,就能被发现,而且,它能穿透烟雾。缺点嘛,贵的东西一般来说只有一個缺点:贵。

看完设备介绍部分之后,高振东有点儿哭笑不得,这个狗系统,你说它严格吧,它还算是帮你卡了个b,你说它宽松吧,实际上你又没占啥便宜。

哪怕是号称半城也不行!这些和已经铺开民用的晶体三极管不同。

于是,在加上一级制冷、真空杜瓦瓶绝热、含锗红外光学器材这些不算太夸张的技术之后,线扫描红外热像仪就出现了。

等到他们赶到,第一阶段脱碳控制目标已经达到了,从在线指标来看,情况很不错。

谭厂长很心动:“诶,你这个想法不错,材料也试制了,新工艺也搞出来可以推广了。但是人家会让你上车?”

自己也没精力去做申报项目的事情,京钢厂来搞,正好熟门熟路。

系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给高振东整了一个技术极限内的热像仪。

哪怕到了高振东前世,线扫描也仍然是低成本热像仪的主流技术之一。

接到京城钢铁厂谭厂长的电话,三轧厂的杨厂长心中是完全茫然的,没听说高振东要搞新工艺啊。

恰好,这两种材料在59年,都已经出现了,提取出来没准儿能有惊喜。

谭厂长看着范副厂长:“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什么?”

效果和日后的肯定没得比,但是在现在,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三轧厂研发新工艺,京钢厂协助并推广,完美。

在这之前,要么是用吹氧脱碳,要么是成本高昂的真空熔炼。

自己就只专注于材料的试制,却没想到技术的推广问题。

“谭厂长,我今天看了第三轧钢厂高振东同志那个叫的新精炼方法,我觉得挺有意思,感觉不只是可以用于材料的试制,其他材料,只要要求相近的,都能用上这个办法啊。”

“的全称是氩氧精炼法,高振东同志起的,也是他研究出来的。我的意思是我们是不是就着这个机会,和第三轧钢厂合作,把这个精炼作为新工艺,上一个科研项目,反正本来都要做的,一次就搞了嘛。”

真空熔炼就不说了,那是真的爽,但是也真的贵。

等到脱碳达到目标,就转入还原、精炼、调整成份阶段,这个时候就要吹纯氩气了,高振东把这两个阶段的要求、添加物和时间都对京城钢铁厂的人做了交待。

精炼是比较重要的过程,京城钢铁厂的范副厂长也到场了,表示一下重视。

看着精炼法这一通操作,范副厂长心思一动,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啊,最少理论基础是在的,没准真的是一个低成本的高效脱碳精炼方法。

于是研究人员又抖了个机灵,我让这个线状的红外探测器阵列,动起来,在成像范围内一行一行的成像,再把图像拼起来不就行了?

就一下子,高振东的脑袋里面就已经转完了,对谭厂长笑道:“谭厂长这个提议太好了,说实话,我只专注自己材料试制的事情,对于技术推广这块疏忽了。还是谭厂长站得高看得远,事情考虑得周详,最大的发挥了这次材料试制的作用。”

虽然线少了,但是很明显,不论1*100还是2*100的分辨率,都是没法成像的。

杨厂长立马在电话里对谭厂长的提议表示了赞同,两人在电话里敲定了所有的合作细节。

而这两种方法都有限制,吹氧脱碳的升温范围受限,而且碳是脱了,但是其他成份也氧化了,比如铬。

为了谈对象,做了-59,不对,这个事情没准是反过来的。

简单说就是,按照59年这个技术基础来说,别说高分辨率了,就是128*128的红外成像单元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涉及到一整套相关技术。

心里暗叹老谭走了狗屎运,搭上了便车。

而且自己只对材料的试制感兴趣,的下一步研究改进推广自己是没时间的,交给京城钢铁厂正好,专业对口啊这是。

而氩氧精炼法,具体的原理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比例的氧、氩混合气进行脱碳的方法,氩气就是用来促进脱碳,降低其他成份的氧化的。

谭厂长放下手中的工作,和范副厂长一起往试制车间而来。

谭厂长走到高振东身边,很热情的和高振东打了招呼,很郑重的提出了立项的事情。

这种方法,是1968年在花旗国投产的。

不论京钢厂这个建议有没有功利成份在内,可是结果就是推广了精炼法的使用,结果是好的就行。

这种有了成果,大家一起花花轿子人抬人,利己利他,多方共赢的事情,傻子才不干。

这让看到这一幕的谭厂长和范副厂长上车的愿望又强烈了一点。

最后,就是出钢、镇静、铸锭,每一步的要求,高振东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可别这边工艺的一切都尘埃落定,完全成功了,那边项目还没批回来,那就成了一个喜事中的小笑话了。

要是自己早知道有这么一个新工艺被高振东混在试制里面不当回事儿,那自己还能从老谭这里多敲点竹杠。

但是到了70年代的时候,终于解决了材料一致性问题,但是没有日后的集成半导体技术,没有办法把上万上十万的的红外探测器单元集成到一块平面上。

其实这个过程就没有什么研究,全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