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以种子做支撑(2 / 2)

无论有没有那件事,

瞿阳轻蔑的笑道:“缩头乌龟一样,全盯着制种去了,可能是也发现我们在查。”

说着说着,瞿阳也笑了起来。

当初200元卖给兵团都是给的友情价!

而今这一情形将再次出现。

自然和德农种业脱不了关系。

对于要什么,不要什么,能做出果断清晰的取舍。

“现在种植户已经在提前找经销商定购种子,经销商更夸张,荣华公司和天禾签了订单后,货款都打过来了。”

“只剩最后一批货没发了,现在最后一茬已经晾晒完,要么打包进仓库,要么在工厂加工,等凑够了数量就可以发了。”

但这是留给袁文武后续的任务,郭阳留下瞿阳自然是对种业更感兴趣。

八九十年代的西部拓荒潮,国家开始在疆省实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扩大荒地开发自主权限等一系列特殊政策。

站在窗前,郭阳踌躇满志。

余小川笑道:“来参观考察的太多了,今天不是这个市领导,明天就是那个省的,刚好那边的人已经上手了,我就回来避避风头。”

在国内乳业价格战硝烟四起的情况下,各部门其实不赞同大肆扩张乳业。

她轻轻的靠近,抿嘴小声说道:“老板,余总和瞿总回来了。”

河西乳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加了,在本地也有了忠实的拥护着,外地也有了潜在市场。

苜禾又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种子,成本也不高,妥妥的暴利。

然后,与当地村夫老农一样,年复一年期盼收获季节。

“天禾的营利很重要!”

就这样干!

他曾试图阻止,但所有的伟力都在把事态往这方面推。

“但要保密。”

现在,至少300元起步,再加工清洗筛选一次,精选的种子卖500元每斤。

“京城德农种业最近有什么动作没?”

瞿阳说道:“天禾注资德农农资后,各地的农资超市已经恢复正常运转,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各地的供销社,占据了70%的市场。

在所有的农业生产中,苜蓿是被迫使用最劣质土地的作物,昂贵的地租已经占到了苜蓿生产成本的一半,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我最近天天下乡。”

余小川脸色垮了下来,瞪了瞪宁小婧,又问道:“谢时杰跑哪去了啊?”

种子自然得顺势涨价了。

或许还可以高点?

妥了!

融资?

“但对天禾不是,去年买了天玉1号种子的种植户,玉米长势极其喜人,金黄的玉米粒大棒子长,

按天禾田间示范技术双向密植后,结出的双株玉米如同一对双胞胎,玉米产量纷纷有望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但似乎收奶也没多大变化,奶农也有生存的办法……

郭阳盯着他,“留几个,继续盯着。”

嘉禾应该是一个简单和敏捷的公司,而不该带有那些大公司病。

嘉禾集团想要永远领先,就还得持续在环境修复领域发力,积累更多自然能量,培育更优秀的种子。

“戈壁上呢。”

瞿阳问:“很严重?”

明年全国的供种量14亿公斤,而需求只有9亿公斤。明年对其它玉米种子公司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把郑单958拉下神坛!”

短期内,苜禾1号种子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

郭阳挑了挑眉,佯装不悦的说道,“没弄完,你回来干嘛?”

原本德农已对其造成了强烈的压力,但德农农资陷入危机的这一年里,供销社也开始效仿德农的模式了。

一时的阵痛警醒不了世人,只有撕心裂肺的的伤疤才能让人刻骨铭心。

只是上次汇聚的成千上万的拓荒者是冲着轻飘飘的棉花来的,而这次却是冲着牧草之王来的。

但他认为,现在就是走出河西走廊,全面进击奶业的最佳时机。

按现在的机械化程度,节水灌溉技术,积蓄已久的热情等等。

郭阳点点头,看向余小川,“苜蓿发完货了?”

郭阳听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也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关注点,“农民的最后两公里路有没有办法解决?”

宁小婧这时搭嘴说道:“郭总,下午赤峰的考察团也要来苜禾,谢总不在,你看谁去合适?”

但想来每年2000万斤种子是肯定不够的。

但一点一点,一年一年研究。

郭阳笑了笑,故作轻松的说道:“也有可能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昨天写到敏感内容,被屏蔽了,思路有点乱,我先缓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