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沧海桑田的神话(2 / 2)

“可它已经是荒漠了,哦,有苜禾1号,是准备种牧草?”

郭阳楞了楞,“牧草也种不了,水资源不够,石羊河中上游来水太少了,黄河调水只能作为补充。”

“节水是关键,现在老百姓没有用水的概念,习惯了大水漫灌,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减了水,减了地,再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自然就有水到下游了。”

大领导目光眺望着远方,梭梭林与荒漠泾渭分明的挨着。

“你说的这些专家的规划里都有,怎么,嘉禾不是热衷于生态修复吗?九泉的盐碱地做的那么成功,这就怕了?”

郭阳说:“嘉禾始终是谋求利益的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是因为始终能找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点。”

“其实治理方法一直在那里,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移民,节水措施的落实,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一直没有人愿意去做。”

大领导笑道:“也不是没有,沙海农牧不是吗?企业斥巨资改造沙漠,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吧。”

面对领导的调侃,郭阳心思紧了紧,“谁能保证未来嘉禾的腾飞和超常规发展不是在这种艰难的、饱含风险的抉择中产生的呢?”

两人聊着,郭阳也摸不准大领导的思路,其问题很跳脱。

一会儿问沙海,一会儿又聊起了苜禾1号,甚至天禾种业领导都知道些情况。

“我要走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

郭阳不自觉的撇了撇嘴,我需要钱,需要补贴你会给吗?

想了想,张竞精简过后的视频资料出现在他脑海里。

“还真有。”

“说!”

“沙海剪辑了点治沙的资料,想让领导给把把关。”

“这算哪门子的请求。”

“还有就是苜禾1号的事……”

领导笑着打断了他,“做个约定怎么样?”

“石羊河流域的治理规划审批还要点时间,但先期扶持政策和苜禾1号的推广,今年底就可以有结果。”

郭阳问:“约定什么?”

“五年后,青土湖能不能看到水?”

郭阳没有迟疑,“不用五年,只要有政策,两年就就够了。”

次日晚上,领导访问民勤的新闻就上了华夏电视台。

前期的画面都很平淡,不过当沙海治沙的场景出现时,无数人心神为之一振。

一望无际的梭梭林,像一道绿色的屏障,阻断了沙漠的侵蚀。

那渺小的植物竟是那样的伟岸!

拯救民勤网。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注册的会员人数短短几天就又增加了两三百人。

“华夏电视台报道了。”

“没想到领导一直挂念着民勤。”

“家乡条件还是差啊,有些地方扬尘还是一如既往的遮天蔽日。”

“我看到我老家的村子了,只剩下一个个空荡荡的土胚房和一棵棵沙枣树依然守护在那里,泪崩!”

“伱泪崩个r,那是搬迁了,就沙海的日光温室那儿,条件让人羡慕得泪崩还差不多。”

“我听被采访的村民说地下水水质不好,现在要往下打18米才出水,我记得以前两三米就出水了的。”

“还是看梭梭林舒服。”

“沙海农牧真心不错,嘉禾集团也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一棵松树,活动定好了没啊。”

一棵松树:“定好了,沙海农牧会提供公益林场地,在网上发起活动,你们记得留意。”

“报!!!大伙儿快去看华夏电视台第9套,沙海农牧的治沙记录片放出来了。”

“啥玩意?还有纪录片?”

“我靠,来真的!”

“嘶…开场就来黑风暴的吗!”

旁白传来,吸引了众多电视机前关注者的注意力。

“绿色,是生机,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沙海农牧公司三年来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在广袤而贫瘠的沙漠地,带来了大片大片的绿色。他们征服沙漠的壮举,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在民勤,人们惊叹地传颂着一个企业治沙的壮举。

在距民勤县城仅十几公里处,有一片方圆十几万亩的茫茫沙窝,这里流动沙丘密集,呈星月型链状分布的沙丘高达10米。

3年前,这里终年飞沙走石,扬尘遮天蔽日,沙暴起时,昏天暗地,日月无光。

这里的沙暴是袭击民勤的主要沙源,民勤人望而生畏。”

旁白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电视屏幕中的画面,但很快,旁白沉寂,最真实的声音传了出来。

正值冬季,沙窝里寒风凛冽,卷起漫天沙尘,在沙尘中,数百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轰鸣着。

等到了春季,压沙栽树的人群排成长龙,出现在沙地里。

有的光着膀子,只穿裤衩,不顾烈日炙烤,不惧沙打风侵蚀,几乎无一不是满嘴水泡、满手血泡,个个面如古铜,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

“这是一场怎样描绘都不过分的苦战,是任何人都会为之震撼的壮举。

几百个日夜不息、艰苦卓绝的鏖战,仅损坏的车辆零件就从沙漠里拉走了几十吨。

将两千多座沙丘夷为平地,移动沙方上千万立方米。建成由黄河水,扬水站抽沟水、机井抽地下水三种水源。

建成各级道路222公里,架设高低压电路33.8公里,各级防护林网171.8公里……

‘狂风起,沙尘暴,卷得沙石搅混天,室外已无明日月,繁星不见光一点。’

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沙海人从秋到春,鏖战数月,奇迹般的在两大沙漠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许多前来参观的人士纷纷赞叹,这是大手笔、大胸怀、大境界创造出的大漠神话。

现在,这里绿洲浩渺,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梭梭、沙棘、柠条、红柳,林网纵横,宽敞整齐的温室,格局优雅的房屋,掩映在绵延数十里的绿色屏障之中。

如同移星换月、沧海桑田的神话!”

沙漠治理前后的对比,看呆了电视屏幕前的无数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心情,只恨节目太短了一些。

拯救民勤网上也仿佛过年了似的,访问量陡增。

“这些题材多可贵,这些工作多伟大,这种震撼的作品为什么不多来点?”

“真正的愚公移山,谁说这是神话!”

“兄弟,沙海农牧怎么可能是愚公,那几百台机械你是视而不见吗?”

“啊啊啊……我忍不住了,我现在特想栽树。”

纪录片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散播,其略显粗糙的画质却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称赞。

关于沙漠的话题开始在网上各大论坛上陡增,沙海农牧这一次是彻底的出圈了。

引发了主流社会的关注。

几大新闻类门户网站也由此展开了一场新闻大战。

新浪网甚至凸显了拿手的专题报道,获得了华夏电视台的唯一合作权,并对沙海农牧的总经理陆汉斌进行独家采访。

传统媒体也陆续报道,连续几天,沙海农牧的热度都没减下去。

连带着嘉禾又火了一波。

而这时,沙海农牧、志愿者协会、以及向综合门户转型的腾讯网,联合推出了‘公益林’义务植树活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