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丰收(2 / 2)

比如说华夏是口蹄疫疫区,岛国进口条令上只需增加一条禁止从疫区进口畜牧产品。

就能将苜禾出口优质苜蓿到岛国的这一条路彻底锁死。

还好的是,苜禾的背后也有大国力量,美利坚同样需要将大豆等农产品出口到华夏。

但这个交换明显底气不足,国内暂时还不能摆脱大豆进口,美利坚用于出口的苜蓿却能内部消化。

所以,加快苜蓿的植物蛋白转化,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成了未来国家的农业工作重心。

耕地资源不够,盐碱地来凑,推广苜禾1号开发盐碱地刻不容缓。

国内的牧草市场也将同步会被打开。

土地——种子——牧草——畜牧——奶业,嘉禾的产业也算是齐活了,抗风险能力拉满。

唯独让郭阳恨的牙牙痒的是,上层怀疑苜禾已成了国外间谍攻关的对象。

目的自然是盗取种子亲本。

汽车不知行驶了多久,郭阳收起一份文件,看向窗外。

这是一条在戈壁上开出的路,道路两侧,黄绿色的野草稀稀落落地生长在满是石头的砂土地上。

边疆苍劲有力的秋风演绎着这个戈壁荒无人烟的沧桑。

当一片片鲜艳夺目的红出现在灰色的戈壁上时,顿时觉得这片荒凉的土地散发出勃勃生机!

是辣椒!

郭阳一下子就认了出来,在收获的季节,戈壁就是辣椒天然的晒场。

望着那一片火红,连续坐了几个小时车的郭阳心里顿时敞亮起来。

“罗修,到哪里了?”

“老板,到三墩镇了,快到公司了。”

“呼,终于要到了。”漫长的行程实在是折磨人,郭阳越发期待他的豪客850。

不过看着车窗外,带着帽子和围巾的妇女们忙着晾晒辣椒,郭阳仿佛能感受到其喜悦。

因为今年天椒1号丰收了,在整个辣椒产业平稳的市场行情中,种植天椒1号的亩收益普遍超过了3000元。

九泉发展辣椒产业的村镇不少,品种自然也是以天椒1号为主。

有些区域甚至发展成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和丰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椒1号辣椒产量高,同时红色素和辣椒素含量较高,性价比突出,非常的受市场欢迎。

收购辣椒的客商早早的就来了,种植户在地头上就能把辣椒卖掉,非常的方便。

天禾种业的辣椒业务也早就脱离了示范基地带动销售的模式,其种子已拥有了稳定增长的客户群体。

让同样在西北地区开展辣椒种子业务的南韩韩农公司叫苦不迭。

只能依靠自有品种——自建辣椒基地——干辣椒销回国内的模式,勉强在西北地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时天禾也清楚,只靠天椒1号一个品种,想称霸西北辣椒种业,还差点意思。

天椒1号兼顾鲜食和加工,所以其螺丝椒的特性也让其加工的潜力没能完全发挥出来。

郭阳和罗修到公司时已是下午3点,公司的空调冷风吹着,环境略显冷清,与丰收的季节显得格格不入。

但这才是正常现象。

这个季节,除了部分岗位,绝大部分都应该在乡下基地呆着。

郭阳本来也想直接下乡,但公司还有一些文件等着他签字,只能先回来处理掉。

离得还有些距离,郭阳就看到了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宁小婧从他办公室走出来。

一时忍不住调侃道:“怎么?老板不在,就有功夫花心思打扮得这么漂亮。”

宁小婧看到他和罗修回来,先是愣了愣,听到这话差点没忍住翻个白眼,旋即又重新把门打开。

郭阳笑着走了进去,看到桌上的一摞文件,不禁呆了呆。

“你们说,我是不是该放权了?”

宁小婧和罗修面面相觑。

说归说,郭阳还是走了过去,但走近后,两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和一小堆玉米粒吸引住了他的眼球。

他走过去,拿起来掂了掂,还挺沉。

宁小婧说道:“是天玉1号,瞿总让放伱办公桌上的,说有客人来了,你可以让他们掂量一下,比一比是不是比其它的玉米棒子要沉!”

郭阳直呼好家伙。

这瞿阳还真是鬼点子多,营销主意都打到他身上来了,怎么不弄些来挂在公司大门口上呢?

不过这也正合适,天玉1号也是天禾的代表品种之一,而且这金黄硕大的玉米棒子看着也喜庆。

也符合他育种家的身份。

以后来客人了,就先掏出两根玉米棒子,先掂量一下再谈事。

“罗修,车上也可以放两根玉米棒子。”

“行,那我下乡的时候去挑两根大的。”

宁小婧噗嗤的笑了起来,花枝乱颤,低胸的连衣裙显示出饱满的胸怀。

郭阳注意到连罗修都不禁多看了两眼,让他感叹,公司的男女比例还是要合适。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嘉禾的男女比例具有农业公司的通病,女性比例少,漂亮的女性更少。

可能这也是嘉禾员工表现欲低、不愿意发言的原因之一。

看宁小婧这模样,郭阳也怕其扰乱了他工作的心思,将其和罗修一起撵了出去。

让宁小婧不愤的瞪了瞪罗修。

回过神来。

郭阳准备先把材料处理了,企业正在扩张期,他又有穿越者的优势,不可能放权。

至于只提供点子,或者发展方向,再由下面人去执行,郭阳认为现在的嘉禾还不具备这种管理能力。

而且业务相对较散,透过具体的事务和各种文件资料,更能掌握底层的情况,郭阳更能及时发挥未来的信息优势。

比如说玉米销售。

天禾种业的销售模式已逐渐脱离‘省-县-乡镇’的三级销售模式,而是在搞‘县-乡镇’两级销售。

虽然加大了工作量,但能直接收集到最终用户的资料,方便进行追踪和服务。

目前天禾的县级独家代理已经发展到了600多家,乡镇级经销商则数以万计。

而这种模式带来的直观效果已经展现了出来。

天禾在东北收集的用户信息却大量的反馈了同一个问题。

每年的深秋,是东北农民交玉米粮的时候,种粮大户却常常为此犯愁。

那些农民租来运粮的卡车、农用车每每在粮库前排成蜿蜒长龙,有的排三天三夜也不足为奇。

身体的疲倦倒还在其次,最心疼的是为此需多付的卡车租金和司机费用。

粮农雇车卖粮每车车费大约200元,在粮库外等一天得给车主付30元,此外还要承担司机的住宿及餐费,每耽误一天就意味着不小的开支。

东北一直是天禾想啃下来的主要玉米市场之一。

但今年春才刚有起色,而且东北是先玉335的主场,已获得了许多农户的认同,天禾想迅速扩张并不容易。

但天禾从终端收集到的交粮问题,却引起了营销部门的重视。

郭阳看了看方案:

协商打通粮库的渠道,为天禾种业的玉米种子农户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免去排队的困扰。即到即验粮交粮,做到省钱省时。

再瞧一眼需要沟通的单位、销售费用,郭阳大手一挥,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