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金秋的喜悦(2 / 2)

赵让感觉来人有些眼熟,卫关对他又毕恭毕敬的模样,想来是公司的领导。

“嗯,这款谷王在卸粮适应范围上还不够大,卸粮支点需要加高;秸秆还田不够干净,还田机直径还要加大;排杂风机也需要升级,甩刀结构的吸杂效果应该会更好……”

制种收获机械,是天禾种业自建独立制种基地关键的一环,当然是越早问世越好。

“今天鲁省农机企业和泰钢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后由农机协会按月向泰钢提供需求,集体付款和采购,享受批量价格优惠。

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但黄淮海和东北玉米产量就没那么高了。

有的直接拿到鼻子前闻了起来,有的直接将玉米粒放入口中咬

纷纷拉着工作人员问了起来。

赵让熟练的接过烟,点上,“老手?”

“卫经理,你看我这剩下的百来亩地,一起给我收了呗,我出钱,市场价每亩40元。”

再次假寐了起来。

找出丰凯农机带来的相关资料,给农户照本宣科的介绍了一些参数性能,顺便再介绍一番天禾种业。

夜色很美,星光也很亮,每個城市都不缺少晚归的人,大西北也是。

“那可以,这玩意简单,学几下就会了。”

“明年你也改种天玉1号吧,一亩地卖1500元,利润都大几百了,一百亩就是好几万元。”

成本总算能降下来点了。”

其种植区域定位异常清晰,完全是量身为冀省某市打造的品种,几乎做到了锈病免疫。

了解到这家小种子公司的生存之道后,郭阳更是坚定了天禾的战略。

郭阳凑了过来,问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的?”

“嗯,做得不错,我是郭阳。”

郭阳说道:“我今天看了丰凯的玉米收获机,效果还可以,什么时候能量产。”

“好好好!”

“别说了,别说了,我现在就去买下订单去。”

自己不能买,可以向农机合作社推荐嘛。

也有部分农户看人太多,转而盯上了两台玉米收获机。

富贵也没想到在他地里搞观摩会,还能平白节省了大几千块钱。

“靠,那是你也种了天玉1号!我才是惨,今年种的青贮玉米。”

卫关回过神来,看郭阳略微点头后,才说道:

“这是试验机,有测试时间要求,剩下的也可以免费给你机收,但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不能保证给你收完。”

“这个拿不准,已经有一款产品了,但天禾直接掉了,测试都不允许,对种子的质量影响大了点。”

因此利润也会更高些。

余洪海醉醺醺的说道:“我还真在公款吃喝,不过不是丰凯的,而是和鲁省农机协会以及各大农机企业一起。”

那酒钢和丰凯西北工厂有没有可能达成合作呢?可能体量还是稍微小了点。

收获效果很理想,籽粒破损率很低。

赵让给种植户讲解了几分钟,试了一会儿,种植户就满意的从收割机上下来。

既为泰钢带去了大单,又为下游的农机企业缓解了成本压力。

一点影响也没有。

“谷王玉米收割机,具有高效率、高适应性、高可靠性、高舒适性的特点。”

“丰凯研发中心的?”

接连几天,天禾种业在各地的观摩会、丰收节、田间示范会都传回来好消息。

余洪海喝得迷迷糊糊的,郭阳也没再多聊。

而三农问题又很敏感,是两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农机制造企业在采取提价方式时都很谨慎。

余洪海说的断断续续的,但郭阳还是理解了他的意思。

亩产再次创出新高,连带着跟着他改种天玉1号的好友李大嘴,玉米亩产也接近3000斤。

“真能有3000斤吗?”

郭阳和卫关站在一起,闻言两人也稍微靠近看了看收获的玉米籽粒。

事态的发展有点出乎卫关的预料,不过毕竟干了几十年销售,应变能力还是很强的。

忍不住嘀咕,这么装的吗?比他还装!

金秋时节,

“开过几年小麦联合收获机。”

对河西地区的玉米小种企发难,适应不了这个市场的劣质企业就该早点被淘汰。

“60元每亩!”

今年豁牙子种植技术更得心应手,无论是栽培模式,还是水肥管理,都不亚于天禾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了天禾自有的示范田,产量最高的诞生在五原,由当地一个叫豁牙子的农民创造的,亩产3253斤。

郭阳也清楚这个情况,制种玉米收获直到2023年,都还有大量种企为了保证种子质量,采用人工掰玉米的方式。

因为按照天禾营销部给出的市场调研数据,未来黄淮海玉米产区,锈病将成为常态。

农户们对这些也很感兴趣,这些都是能带来实际利益的。

卫关笑着看着农户聚集到天禾简陋的桌前进行登记,整个陇省天禾种业都是采取的直营的模式,中间没有经销商。

“一边瞧,一边摸。”

观摩会的现场情况同样很火爆,经销商和种植户都争抢着下单。

两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排排玉米植株连杆带穗的被卷入收割机中,摘穗、剥皮、秸秆粉碎等全部一次性完成,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倾泻而出。

张掖和九泉百万亩制种玉米陆续收获,农户们忙着装袋、上车、晾晒,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

这时,天禾种业为了争抢优质制种基地,决定亩保费提高2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