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正合我意(2 / 2)

“赵将军真是威武,还不到三十岁就做了左领军将军,听说他在军中颇得人心,中军有不少将领都跟他相交莫逆,据说他们义结金兰,共有十人,号‘义社十兄弟’.”

杜并看着远去的胖大武将,神采奕奕。

裴行方道:“赵将军能得圣人信重那也是本事,上次征伐辽东可是唯一全军而退的将领。”

堂兄裴行恭却有些不以为然道:“本事?我倒觉得是运气更多些,他要是随两位大将军往平壤去,还能全师而退?”

李元徽并没有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但却对刚才杜并口中的“义社十兄弟”来了兴趣。

因为他好像是在哪听过。

义社十兄弟?怎么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呢,是谁来这.

“十九,想什么呢?郎将叫你过去。”

李元徽愣了一下,一看是族兄李怀真,又往城门楼的方向看了一眼,正是舅父窦广。

“十哥.”

跟族兄打了个招呼,李元徽就赶过去走到舅父窦广的见礼。

“见过郎将。”

窦广瞪了他一眼:“这就咱们两个,叫什么?”

李元徽嬉笑道:“嘿嘿,见过阿舅。这不是身在军中,得守规矩吗”

窦广笑道:“少跟我扯这些,这几日如何?”

李元徽道:“有阿舅的关照,自然是一切都好,若是晚上不用值夜就更好了”

“想什么呢你小子?军中规矩,我都得值夜,伱这竖子.”窦广笑骂着,随后又正色叮嘱。

“这几日就要出兵了,一切小心,不要逞强,叛军虽然攻城停滞了,却不是不敢战,之前裴弘策率军万余人,都被打的全军覆没,回到洛阳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几个人,之所以不攻城是他们缺少攻城器械,本来固守洛阳就行,等到大军回师,平叛还不是手到擒来?可高老头和姓赵的偏要出战,不就是为了在圣人面前邀功,那杨巡我熟识的很,杨家几个兄弟各个都骁勇无比”

窦广出自扶风窦家,是关中大族,跟从龙一派的渤海高氏,以及涿郡武夫出身的赵家人都不挨着,因此言语之间也都是轻蔑。

道了几声不满,又叮嘱李元徽几句,让他一切小心行事,不要逞强,若是出战时候该如何如何。

李元徽则是满口应下来,心里也觉得这舅舅说的就是有道理。

本来窦广的是知道这个外甥的秉性,喜欢跟他二哥较劲,怕他上了战场贪功冒进,再有什么闪失,怎么跟故去的姐姐和怀远的姐夫交代?

但李元徽现在成分比较复杂,跟原来的他肯定不是一个想法。

战场都不想去,怎么可能贪功冒进?必然是能躲则躲,能混则混。

从城门楼走的时候,窦广拍了拍他肩膀,又递给他一个纸包,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回到自己那截城墙,李元徽才把纸包打开,看到里面的饴糖,会心一笑。

又想起一些“往事”。

李家几个外甥跟舅舅的关系就一直都不错,以前还小的时候。窦广就总带着他们兄弟还有窦家子弟一起出去玩耍,或是去出城郊游射猎,或去逛洛阳的南北市,

每次去逛南市,总会给他们买些吃食和玩意儿,小时候兄弟几个还因为这些小东西打过架其中李元徽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用大米小米或者大麦制成的饴糖。

哪怕已经披挂上阵了,在舅舅眼里,他还是个喜欢吃甜食的小孩儿啊。

拿起一颗,含在口中,嘴角微微翘起。

怎么还有些想家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