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瓦岗(2 / 2)

于是乎,从天盛九年开始,瓦岗贼就围绕这运河干起了无本生意,劫掠商船和官船。

势力极速壮大,到了杨巡起事之时,已经拥众数万人。

如今更是连续攻克数个县城,并围困了梁郡治所睢阳,在已经掀起反燕旗号的各部之中,算是声势最大的之一了。

而一旦睢阳失守,大燕朝廷的运河就要断绝,来自江淮的漕粮、赋税、盐就没法在运到洛阳。

所以慕容英直接打出了手里最大的牌,直接让王叔慕容定这位目前堪称大燕定海神针的国之柱石负责剿灭瓦岗军。

四十多岁的翟让相貌堂堂,留着整齐干练的短须,目光如炬,看着在不断攀爬城墙的义军战士心中颇有些不忍。

他本是因为私放无罪之人而被下狱,掀起义旗之后也是为了对抗朝廷暴政,但要说统兵经验,还不如李四来得多。

“翟公。”

翟让回头看了看,是同郡勇士徐懋功,名世绩,素有韬略只有十八岁,是韦城豪强徐盖之子,若是没有徐氏父子的鼎力支持,瓦岗军的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懋功,所谓何来?”

“朝廷发兵了,是卫王慕容定那老贼率军前来,半个月就能赶到梁郡。我们要早做准备。”

翟让点了点头,然后问计道:“懋功有何良策?”

徐懋功道:“慕容定率大军前来,少说也有十万众,都是燕军精锐,我军成军日短,军械不齐,根本无法跟朝廷大军抗衡,不可以力拒之,只能避其锋芒,可退往济阴,山阳一带,或可退守瓦岗,燕军虽众,但每日消耗巨大,不能旷日持久,等燕军退却,我等可再度出兵截断运河,攻略地方”

徐懋功的计策很简单,就是不要跟燕军正面作战,保存实力,将战线拉长,伺机寻找作战机会。

这也比较符合瓦岗军的现状。几万流民组成的军队,对上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燕军,这些差距不是士气和意志就能填补的。

这时候翟让身边的侄子翟兴道:“那我们攻下的荥阳、商丘、浚仪等地就全部放弃了?依我看不如分兵据守,与其周旋。”

徐懋功道:“杨巡起事一月之间就作拥十万众,而燕廷大军回师不过数十日就兵败身死,大燕虽然人心尽失,但尚有百万大军在,战力强悍,不可力敌。且世家门阀,并未与其离心,我等不过数万之众,尚不及杨巡之势,如何与敌鏖战?”

翟兴一向是不服徐懋功的,毕竟他比徐懋功要大好几岁,但叔父翟让却从来对姓徐的言听计从,很少听取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姓徐的是有两下子,但好像就是习惯了,徐懋功提出计策的时候,他总想唱两句反调。

但这次他是觉得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就要放弃吗?都已经造反了当然要跟朝廷干一仗,如果打不过在逃嘛,以前也是这么干的。

而这次翟让难得没有立即同意徐懋功的建议,“我再想想。”

徐懋功则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告辞离开。

出了军帐不远,与他同行的好友单雄信道:“我观翟公,并非是有大志向的明主,我们跟随他,真的能够建立功业吗?”

单雄信是济阴人,而并非是隋唐小说之中说是山西二贤庄,善用马槊,勇力过人,与徐懋功是生死之交,也正是因为他的邀请才加入了瓦岗军。

徐懋功摇头道:“我等为了反燕而与翟公起事,此大义也,如今反燕大业才刚开始,局势不明,燕军来征,不可背离,且先蛰伏静候良机,若有变局再图其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