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虚假的预言家(2 / 2)

大概是身为道士的原因,大将军李元徽在道上经常问李淳风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什么吉凶,风雨,龙脉之类的。

李淳风不得不解释自己只是懂些天文和地理之类的,这预测吉凶,相面算卦自己没这个本事啊.

搞得李元徽满脸的狐疑和警惕.

李淳风对此是哭笑不得。

不过好在李司空并没有因此怪罪,还让他作为记室跟随左右。

“说起来,司空虽然年少,但诸巡检诸事,事无巨细,必亲自查勘,真有武侯之风啊。”

跟着李元徽走这一天趟,高侃是亲眼看到这位作为主帅事必躬亲的作风,这才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

能在弱冠之龄以数郡之地,压制着东魏只能望大江而兴叹,不得江北寸地,又东拒瓦岗,北窥中原,西制江汉,俨然有英雄之姿。

于智宁也附和道:“高兄所言有理,李司空虽然不如二凤将军之勇烈骁锐,但行事谨慎,谋算得当,这几年虽然看似没有什么大胜,却先后将豫章、江夏、沛郡等郡县收入囊中,其下辖之地,较李司空初到江淮之时的三郡之地,眼下已经是六郡了。却不知道今年北伐,能否建功啊。高兄李贤弟如何看待?”

李淳风道:“我并不擅长军略,用兵之事不敢妄言,不过若是一定要说,自然是会是旗开得胜的。”

“李贤弟这是卦算的吗?”

“哈哈哈哈。”

几人顿时有笑起来。

笑过之后,高侃倒是认真分析了一番:“其实淳风贤弟说的也是有些道理,北伐之事,应该是能够建功的。其一者,娄车骑和慕容征南拥兵不过数万,且去年为敦煌公所败,而江淮大军濡须一战,尚挟余威,与北军战,士气高昂。”

“其二,豫州残破,盗匪丛生,北军之粮秣,全都依赖于洛阳输送,而江淮粮草充裕,又有颍水、汝水可以北上运粮,若战事绵延日久,洛阳方面运粮消耗巨大,朝中必有怨言,催促其速战”

“豫州北军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楼车骑与慕容征南,较之李司空经验丰富”

“且河北业已失控,洛阳对豫州必有掣肘!”

高侃一番侃侃而谈,将自己对于战事的走向和预判,甚至是双方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汇总。

豫州方面唯一的优势,也就是娄居士和慕容得德舆的作战经验比起李元徽来说,那是完全的碾压。

除此之外,无论是能够调用的资源,还是双方军队的士气,都是江淮一方占据优势。

于智宁道:“高兄所言,鞭辟入里,佩服。不过高兄是不是忘了说一个人了?”

高侃闻言笑道,“于兄说的可是去年以两万新军破瓦岗十万精锐的汝南太守李药师?”

于智宁点点头:“正是此人,我以为,比起娄车骑和慕容征南,这位李太守才是司空的大敌。其人用兵,善以弱胜强,颇有韩白之风。”

高侃点点头道:“于兄说的不错,但是这位李太守却是要防备瓦岗西进,而司空虽然没有提过,但这次江淮精兵,应该是在要沿着汝水和颍水进兵,李药师若要参战,陈、梁必然空虚,届时沛郡的刘元庆,就可以沿着黄河废道取梁郡睢阳,到时候李司空这个梁郡公,可就名副其实了。”

于智宁拍了拍手道:“高兄见识超凡,气度过人,将来恐怕能做大将军啊。”

高侃连忙谦逊道:“于兄谬赞了,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如果我能做大将军,那于兄将来恐怕就要位列三公了。”

这时候李淳风突然拍着手打趣道:“我说两位仁兄,你们二位这话说的可比我还像个道士啊。”

“不如下次,你们去给李司空卦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