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东出(2 / 2)

为什么李源一个还没权臣,还没开始走禅让流程呢,就敢把十几万精锐大军交给别人统御?

因为这个别人本质上来说就算不上别人。

不是宗亲,不是亲信,不是同乡什么乱七八糟,而是嫡亲儿子。

这才是他敢于把军权交出去,甚至连个监军都没有,也不担心前线的将领们胡搞一气。

但裴弘德这一席话却让他想明白很多事情,那就是他作为执政者,几乎可以肯定要接受小皇帝禅让,然后建立新朝的。

如果作为皇帝来看,军队只知道将领,而不知皇帝,这无疑是很危险的。

同时他也想起袁姓术士的话来,那就是晚年可能为子所欺。

若是等几个儿子打下洛阳,两都在手,这立国之战都不是他指挥的,难免会有损他的威信。

于是在裴弘德的点拨之下,李源又一次悟了。

决定这次洛阳之战,他要亲征。

毕竟对于如今的西燕所统属的诸部大军之中,他的控制力确实没那么强。

关中的中军经过了一些列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了整编,是目前西燕最为核心的军队,除了负责拱卫长安、关中,还是对外征战的主力之一。

目前监护中军的三个将领分别是长子李孝俨,降将宇文涉和女婿柴荣。

十个直接统兵的总管,多半都是他的亲信。

益州军虽然现在归三郎统率,但也是他的旧部为主,不需担心。

而凉州陇右军队,作为目前西燕战力最为强悍的军队,人数不多,只有数万人,却都是李二郎一手掌控。

而规模最大的江淮军,更是李四郎在江淮这几年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从上到下,除了几个亲属晚辈,余下的将领甚至他都不了解。

经过裴弘德这么一提醒,他立即也就把这些处境都想明白了。

所以接下来的要做的,那就是加深他的存在感,不管是中军还是江淮军,凉陇军,都得明白,你们的老大都是我儿子。

想明白之后,李源就准备出征了,他走了,留守的自然是大郎李孝俨。

临行之前,还特意封李大为唐王世子,任西京留守。

出征队伍包括三万禁军、六万中军以及雍州镇戎军一万五千人,突厥从骑五千人。

同时还命人幕僚们根据战报,制定给众人对于颍川之战的奖赏,并且命三省草拟诏书。

首先是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晋升为国公。

老二是秦国公。

老三是晋国公。

老四是齐国公。

柴荣、宇文涉为皆为郡公。

同时朱德裕、常雁衡、翟思训、慕容三藏、黄君汉、徐懋功、郭兴、张共烈、张坚、张镇恶、刘元庆、萧释之、丘行恭、张谨、宇文觉、宇文萧、王弼等数十个有功之臣,皆为县侯之爵。

十月初,唐王李源带着他的恩典爵赏,以及十一万大军西出长安,东进洛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