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诱饵(2 / 2)

毕竟一直在徐州打转转,也没什么意义。徐州方面还有重兵,兖州方面相对徐州来说,已经算是防务空虚了,只有万余人马驻守。

琅琊郡治开阳城内,杨邃将信看过之后,又把信递给了一旁的杨侃。

对于青州的战略,李元徽跟李源还有两个兄长,在晋阳的时候探讨过,在确保北面战略安全的情况,最好一次性发大军一口吃掉。决不能形成战略僵持。

青州方面,应该是“内讧”,就是想要两边下注,杨邃带一部分人投靠大唐,杨侃带一部分或是投北燕,或是投东魏,应该就是可能。

也面对方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狮子大开口。

把信送过来,不过是让你们帮忙传话罢了。

齐王府司马李青莲在看过信件之后,提出了一点想法。

杨家其他人愿意过来的,也是愿意给他们授予都督一级的官职,并且还说去年被俘的那两个杨家人,现在都好吃好喝招待着呢.

属于是一边拉拢,一边敲打。

在明白这点之后,几人虽然无奈,但也明白这个道理。青州出兵了,他们要负责抵御。

即便是攻下了晋阳,大唐也没有能力在短期灭掉北燕,所以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而青州杨是可以在大唐出兵的北伐的时候,在侧翼威胁中原的安全。

所以,父子四人在商议之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先收青州。

杨侃是铁了心的不投唐,但杨家却还有其他人,持有不同看法。并且人心向背,青州人也不想继续跟大唐打,眼下杨氏还能控得住场,但时间一长呢?局势会有什么变化?去年趁火打劫败了就已经有很多人不满了。

青州本来在地形上,比较容易用兵,实力比起北燕来也弱了许多。

当裴敏之收到杨邃的信之后,就派人将刘元庆和陈瑱请来。

等到徐州刺史裴敏之的来信到了之后,李元徽才琢磨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对待还没投降归附的这些外部势力,不光是的用高官厚禄这种待遇去吸引对方,还得用实力来敲打对方,告诉对方不要跳,你就算不投降,我花点时间中照样能收拾你。

而在武德三年二月之后,去年被李源打的溃不成军的杨氏众人,又组织起了大军进犯徐州。

关系网还在,人脉也还在,如果是以青州归降大唐,也肯定会得到优厚的待遇。

陈瑱闻言点了点头,他是能够理解这种想法的,大唐占据了大半个天下,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想要归附大唐,再合理不过,毕竟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族势力来说,趋利避害都是本性。

刘元庆看了信之后,有些摸不到头脑,以他的现在的水平能认清这个信上的字就已经不容易了。

于是在李青莲提醒之后,李元徽也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并且亲笔写了一份回信,随后命人送完徐州,让他们负责传递给杨邃。

而裴敏之是明白杨邃意思,跟他们三个无论谈什么,都未必作数,人家就算要投降,也是跟能够做主的人谈这些。

杨邃有些忧心忡忡的道:“李四郎不是等闲之辈,应该是看得出我们的谋算,依我看不如归附大唐算了,杨巡兄长相比也不愿意看到我们为此事纠结把.”

杨侃十分坚定道:“六哥你也不用劝我了,我意已决,你以青州出降,必能保我家门不堕。而北燕去年在晋阳之战虽然失利,但主力未曾受损,现在得知青州要出降,刘玄机能忍得住不插一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