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底层逻辑(2 / 2)

但关陇世家,则更多是鲜卑慕容氏入主中原以后的武勋世家,其中有汉人士族,如京兆韦氏、杜氏、武功苏氏,扶风窦氏、马氏,但更多是以鲜卑豪族为主。

包括宇文氏、陆氏、穆氏、娄氏、段氏、万俟氏、若干氏、独孤氏、于氏,以及慕容氏。这些家族在军中盘根错节。

而山东士族之中,如河东的裴氏、柳氏、薛氏等家族,扎根京兆也许久了,所以也被接纳为关陇内部。

目前的李唐来说,朝堂上的官员和军中的将领,其实是关陇豪门为主,但仍旧有大量的山东士族在其中。

但双方在慕容氏入主这几十年间,已经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合流,其实是能够共存的。

不过因为清河崔、范阳卢、赵郡李这几个名满天下郡望大族,目前都在北燕的治下,所以山东士族在朝堂上并不如关陇豪族来的强势。

如果李元徽有山东士族的支持,还好说些,但他的最大问题是其麾下军队都是江淮豪强和布衣出身的将领,这就决定了双方的对立。

因为江淮之前,可是几乎正经的士族都少见。这地方很多时候都是作为南北争衡时候的战场,民风彪悍,但大的士族是需要文化传承的。

所以淮河以北,有陈郡谢氏,谯郡桓氏,汝南袁氏,周氏,颍川陈氏,荀氏,郭氏,庾氏。

长江以南,也有顾陆朱张,吴兴沈氏这些江左冠姓,虽然可能起家于武事,但最后却都成了有家学传承的士族,即便是不及中原和山东士族名声显赫,但终究也算是士族。

只有江淮这个地方,不是没有读书人,但却没有什么名门望族扎根于此。

而李元徽真正起家的地方,也就是江淮。

其麾下最核心的军队,现在隶属于左右骁卫,主要兵员就是来自就是淮南一带的三郡之地。

其中最显赫的也就是乌程侯张家,目前也算是外戚了,虽然家主在前朝就封侯了,但也就是地方豪强,盐商家族,算不上是什么名门,更不用谈什么郡望。

除此之外,不论是瓦岗降将,还是徐州义军,其主要的成分也都不是泥腿子出身。

所以实际上,李元徽麾下的将领,除了段氏兄弟、娄浚、几个宗室兄弟和窦氏表兄弟,还有关中豪门于氏出身的于仲亨,洛阳独孤氏的独孤颍,前朝宗室的慕容无忌和慕容三藏等十数人之外,全都是寒门。甚至寒门都不算,因为连门都没有。

老朱之前是和尚,常雁衡、刘聚是盗匪,徐乾德,汤颌等人都是农夫,殷拱、周本等人是豪强,张家兄弟是盐商

而这点,是高门显贵们不支持齐王的底层逻辑。甚至是比礼法、地域还要重要的因素。

经历十年风雨的李元徽,当然也想的明白。他若是跟李源一起兵,就算是鞍前马后,任劳任怨,甚至冲锋陷阵,都换不了如今的功业和班底,就算更容易能被关陇豪族接受,也不可能在威望和功绩上超过二哥三哥。

到时候这些豪族还是一样,不会支持自己

此刻,李元徽披着狐裘,戴着毡帽,跟着二哥三哥三人并驾齐驱。

兄弟三人有说有笑,身前是开路的护卫,身后是三人的亲随近卫,李源的车架则在不远处。

跟裴弘德商量过事情的李源掀开帘子看了看,离得老远就能听到老四和老三在说笑。

晋王李玄庆一向被人称之为雄毅寡言,唯独跟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面前,从来都是有说有笑。

李源看着这说话的老三和老四,还有一旁不说话却面对笑意的老二,感叹道:“自古帝王家皆兄弟相疑,但朕这几个儿子.”

“他们这么好的兄弟,以后不会再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