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夜宴(1 / 2)

武德四年的上元节,长安城一如既往的热闹。各坊之间的主干道和坊内,全都布满了花灯,十四十五十六连续三天没有宵禁,整座城恍如白昼。

而按照以往的惯例,宫里的皇帝也要在上元赐酒宴,在皇城上跟百姓一起看灯,示意与民同乐。

李元徽在街上逛了好久,才前往宫中赴宴的。十年前他因为战功封侯,官拜虎贲郎将,也是有资格去参加宫中的宴会。

但那次去参加宴会,他可是早早的就跟着阿耶还有兄长去了。

而这次,十年后再度于长安参加这上元节的晚宴,身份地位跟那时候比起来天壤之别。

官爵权势不可同日而语。他终于不是十年前那个面对贵人需要战战兢兢,小心应对的少年郎。

天下间,已经没有人能让他像十年前一样畏惧不已,瞻前顾后。

包括皇帝和太子。

所以,晚宴我就来晚了,怎么着吧?

罚酒一杯行不行?

李源是很喜欢宴饮的,或者他是很喜欢寻欢作乐。毕竟也是人之常情,客观的来说,李源作为皇帝,喜欢这种吃喝玩乐已经算是很收敛的爱好了。

而且他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怠政,虽然经常跟几个儿子发生些什么冲突,但对于其他臣子而言,李源虽然足够宽仁,但也是需要他们敬畏,甚至是畏惧的。

很多皇帝宽仁,就会让臣子们很放肆,但李源是那把尺度掌握的非常好,分寸火候拿捏的极为妥帖。

该行霹雳手段的时候从来不手软,当然对于这些儿子,那是可以称得上是放纵。

正在举杯的李源看见李元徽带着张坚和常雁衡等人进殿,立即招呼他上前入座一起饮酒,李元徽走到几个宰相中间的位置上坐好,很诧异自己居然是来的最早的。

当然这个最早,不是跟别人比,而是他们哥仨

太子和晋王居然还没到?我特意晚来居然还是第一个?这俩怎么比他还能摆谱

果真是兄弟,这件事上都高度一致,就有点离谱了。

“臣恭祝陛下,上元安康。”

入座之后,李元徽先是跟李源敬酒,李源举杯和之。

李源饮过杯中酒之后,指着李元徽道:“我家四郎,自幼顽劣,如今却是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国之柱石.”

几个宰相也纷纷附和,因为这话说的还真没问题。

齐王虽然不是跟皇帝一道起兵,没有参加功攻克关中,陇右等诸多战役,而是孤悬在外。

但大唐最初也正是因为他在江淮,得到了不少策应。

而后进取中原,河东,实际上功劳并不比太子少,只不过不如太子战场厮杀来的亮眼。

甚至这个颍川大战这个机会,其实本就是齐王的江淮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前期打出了优势,而后跟关中军队汇合,才有一战定中原的机会。

最关键的是,齐王治下的江淮承担了整个颍川之战期间的后勤补给,若没有这点,还能跟大燕精锐对峙两个月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时的关中可都穷困的很,连出兵佯攻潼关都费劲,不是没兵,而是因为没粮。

包括后面的夺取晋阳,军事指挥是太子李二,但后勤补给的安排几乎都是李元徽一手操持。

说是半个萧合,绝对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