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江东未可轻(1 / 2)

窦识是扶风窦氏出身,太穆窦皇后的娘家侄子,李元徽的亲表弟。

为人颇有些才干,仪表堂堂,作为使者身份够高,也足够代表齐王李元徽。

还是从洛阳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这个人选和态度就让曹炎很满意。

而李元徽在信上,也是对曹元静高度赞扬。这就让曹炎更是感慨,英雄惜英雄。

至于信上的另一重意思,把目前的东魏比作蜀汉,曹炎就算看出来,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反而还觉得挺好,挺会比喻的。

齐王真是好人,说话又好听

所以窦识其实在来的路上,心中也还是有些忐忑的,不过到了江东之后,就知道自己的担心多余了。

东魏这边完全死以礼相待,而窦识在建邺逗留了几日。

在祭拜过曹元静的陵墓之后,也顺便见识了一下建邺的秦淮盛景。

不过是短短几日,窦识就已经知道了此时伐魏根本不是良好的时机。

首先曹氏父子在百姓之中,威望都很高,建邺百姓都在感怀已故的皇帝曹元静。

而且他去祭拜的时候,还发现有许多百姓自发的祭拜。为此他还很好奇,问过才知道因为这些百姓都是外地的,这个时候消息传播没有那么快,消息传播出去,加上他们赶路需要的路程,所以就跟他这个洛阳来客的时间差不多了。

这就让窦识有些心惊了,这威望可不是一般的高啊。而且这些百姓都是自发而来的。

随后窦识又逛了逛建邺的市井,随便跟这些百姓搭话,也算是了解当地的物价水平。

首先他发现粮食和盐的价格很稳定,从这两点,他也就能知道,目前江东治下的稳定程度。

此外,洛阳和长安比较流行的丝绸,也有很多是江南产的。

大唐治下自然也是盛产丝绸的,不过最好的当属蜀锦,而蜀锦目前最大用处是来跟突厥交易,换取马匹。

而江东的丝织品,则通过一些渠道,畅销长安和洛阳。

这件事,窦识觉得有必要回去跟李元徽禀告一下,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东西非常之多,很有可能会涉及到有人通敌或者资敌。

毕竟江南的丝绸也是很贵的,那通过什么东西来支付呢?

战马?食盐?粮食?军械?

最后窦识在街边跟一个卖茶汤的老者说了好一会话,也总算知道为什么,曹氏父子在江东有这么高的人望了。

“你应该是北面的客商吧?”

“对,我洛阳来的,想卖些丝绸,还是特意托关系来的”

“我就说,你这口音跟江北广陵的那边的不一样.十几年前那会,还是大燕呢,那个什么皇帝啊,不是要去打什么高句丽,就是要打什么突厥,又挖什么大运河,造洛阳的我当年也去应过役,饭都吃不饱啊,还整天得挨打,后来跑了回来.我家本来五个儿子,去高句丽死了俩,挖大运河那个也没回来,后来曹天子造反了,虽然也年年跟江北打仗,也死了不少人,但跟挖运河打高句丽的比起来,少多了,跟着曹天子打仗,就算人没回来,也给钱给粮,曹天子还不让下面的官吏乱收税.”

“那现在的.”

“小曹天子当太子的时候就管事了,曹天子去打仗,就留他看着家里,对咱们百姓也好,这要是能不打仗,就更好了.”

窦识闻言,也点了点头。他很理解这个卖茶老汉的朴素愿望。

他也没想跟对方解释什么天下一统,没这个必要。但从这只言片语之中,他还是明白了目前的南国的形势。

东魏目前朝堂上新皇帝虽然跟老臣们较着劲,但总体还算平稳,斗争都在可控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