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全赖你一人之力(2 / 2)

赵启听后心中一动,暗暗有了计较。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智谋和仙术,帮助流云国军队打破僵局。

&;=&;&;&;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将领模样的人,主动请缨:“将军,在下赵启,略通仙术和兵法。愿为流云国效力,助将军一臂之力。”

那将领上下打量了赵启一番,见他气宇轩昂、神采奕奕,不像是一般人物。

再加上刚才亲眼目睹了他施展仙术救治伤员的神奇手段,心中早已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是立刻拱手施礼道:“原来是赵仙师驾到!有失远迎!还请仙师多多指教!”

赵启微微一笑,还了一礼道:“将军客气了。当务之急是尽快破敌解围,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那将领苦笑道:“实不相瞒,我等已经多次进攻敌阵,但均未能奏效。敌阵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加持,使我等无法靠近。”

赵启听后心中一动道:“哦?竟有此事?可否带在下去查看一番?”

那将领立刻答应下来,带着赵启和白飞燕来到了前线。

只见前方不远处就是天昊国的军队,他们列成整齐的方阵严阵以待。而在他们前方则布置着一道道奇怪的符咒和法阵,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赵启仔细观察了一番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夜色如墨,星辰点点。赵启站在流云国军营的高处,远眺敌阵。天昊国的军队布下了层层法阵,光芒闪烁,如同夜空下的鬼魅。

“这法阵颇为诡异,似乎有股神秘的力量在加持。”赵启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

“赵仙师,可有破敌之策?”身旁,流云国的将军满脸焦急地问道。

赵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将军莫急,待我仔细观察一番。”

他闭上双眼,运转天阳门的内功心法,感知力瞬间提升到了极致。敌阵中的每一丝能量波动、每一道符咒的轨迹都清晰地映入了他的脑海。

片刻后,赵启睁开双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法阵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只需如此这般……”他低声向将军传授了一套破阵之法。

将军听后大喜过望,立刻按照赵启的指点布置起来。士兵们手持符咒,脚踏阵法,一股肃杀之气悄然弥漫开来。

赵启则站在一旁,默念咒语,双手结印。他的周身散发出一股柔和的光芒,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白飞燕也紧握双剑站在他身旁,准备随时应战。

“时辰已到,动手!”随着赵启一声令下,流云国军队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敌阵。

随着一声声号令下达,流云国军队开始缓缓向前推进。

当天昊国军队看到他们再次发动进攻时,并没有太过在意,依然按照之前的部署等待着他们自投罗网。

然而就在双方即将接触的一瞬间,赵启突然大喝一声:“破!”

他双手猛然向前一推,一道璀璨的仙光从他的掌心喷薄而出,瞬间击中了前方的符咒和法阵。

“轰隆隆!”一阵巨响过后,只见那些符咒和法阵纷纷炸裂开来,化作无数碎片四处飞溅。

天昊国军队顿时大乱阵脚,失去了阵法的加持,他们的战斗力瞬间下降了一大截。

“冲啊!”流云国军队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向前冲去。

天昊国军队见状大惊失色,他们本以为自己的法阵固若金汤,却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够轻易破之。

只见赵启再次双手一挥,一道璀璨的仙光从他的掌心喷薄而出,瞬间击中了敌阵的核心。

那原本坚不可摧的法阵,在这股力量面前如同纸糊般脆弱不堪,瞬间崩溃瓦解。

“怎么可能?!”天昊国将领惊呼失声,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赵启的身影在战场上飘忽不定,每一次出现都会带走一片敌人的生命。他的仙术和符咒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让敌人闻风丧胆。

“赵仙师威武!”流云国士兵们士气大振,呐喊声震天响。

在赵启的带领下,流云国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突破了敌阵,将天昊国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战后,将军激动地握住赵启的手:“赵仙师,今日之胜全赖你一人之力!请受我一拜!”

赵启微笑着扶起将军:“将军言重了。此战虽胜,但敌人仍未彻底退去。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才是。”

将军点头称是,对赵启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赵启则转身望向远方天际逐渐泛起的鱼肚白,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已……”

与此同时在远处的山林中,一个黑影正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正是向川风师弟,此刻他眼中闪过一丝阴冷之色:“赵启啊赵启,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厉害。不过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呢……”说着他身影一闪消失在了山林之中。

流云国军营内,赵启被将军亲自召见。

帐篷内,将军一脸严肃地端坐在案前,而赵启则笔直地站在帐篷中央,神情从容不迫。

“赵启,你在前线的表现非常出色,不仅智破敌阵,还救治了众多伤员。”

将军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赵启的赞赏,“我决定任命你为军中策士,参与军机大事的谋划。”

赵启微微一笑,拱手道:“将军谬赞了。赵启定当竭尽全力,为流云国效力。”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锦衣华服的青年走了进来,他正是同为策士的秦明。

秦明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他向将军行礼后,目光转向赵启,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

“这位便是新任策士赵启吧?幸会幸会!”秦明热情地伸出手来。

赵启也礼貌地回礼:“在下赵启,见过秦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