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我算曹冲必死!诸葛一气曹孟德!(2 / 2)

襄阳城。

刘备已经听到曹冲称象一事。

世人皆称赞曹冲,天纵聪颖。

“曹冲如此幼小的年龄,却能别出心裁,想出解题之法,将万斤重的大象,从容称量出来!”

“曹贼忤逆不道,欺君罔上,偏偏却生出这么一个聪慧过人的儿子,真是……”

刘备赞叹之余,又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一阵的羡慕嫉妒恨。

曹操与自己年龄相仿,可是曹操妻妾成群,生了二三十个儿子,自己却只有两房夫人,独子一个。

诸葛明端坐在一边,此时正手摇折扇,悠闲的看着兵法战策。

“军师,没想到曹操之子,竟然如此神通,简直匪夷所思!”

刘备看到诸葛明毫无反应,再次感慨的说道。

“将死之人,主公又何必议论?”

诸葛明轻轻放下书本,一笑说道。

“军师,我说的是曹操幼子曹冲,他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孩童而已……”

刘备以为诸葛明并未听清,再次说道。

“我说的便是这个聪慧绝伦的曹冲,此子已经离死不远了!”

诸葛明站了起来,手拿折扇,淡淡的说道。

“军师,这是为何?”

“如此聪慧之后,曹操必定百般呵护,又怎会令他涉险早夭?”

刘备诧异,面色大变。

他知道军师诸葛,一向是计无不应,料无不中!

但是曹冲年纪轻轻,又无任何疾病,怎么会离死不远?

诸葛明手摇折扇,一泓秋水,长天一色。

“主公,曹冲之母,乃是妾室环夫人。环夫人出身卑微,身份低贱,且早已不受曹操宠爱。”

“曹冲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却在曹操的二十余子之中脱颖而出,备受曹操的宠爱。”

刘备点了点头,倍加困惑:“子嗣聪颖,自然偏爱一些,这又如何,难道便会令其寿命不永,英年早夭?”

“且母因子贵,古来有之,他日曹冲若能建功立业,自然环夫人也能受到重视。”

“军师为何一次论断,曹冲早晚必死,而且已经是死在眼前?”

诸葛明淡淡一笑,回到座位,指着说上的四个杯子:“曹操的长子曹昂,忠勇仁孝,原本是继承大位的不二人选,可惜战死宛城,二公子曹丕,文采斐然,计谋超群。三子曹彰,虽然不通文墨,但勇力过人,素称有许褚之力!四子曹植,更是精彩决绝,诗词双绝,古今难有其匹!”

刘备点头:“他诸子都非等闲之辈,若以先生之言,岂非都会命运多舛……”

诸葛明摇了摇头,又摆了摆扇子。

“曹昂已死,其他三子,各有所长,互相平衡。如今三人争霸,已属激烈,岂容曹冲这个既不是长,又非嫡出的幼子独领风骚?”

“你说他如此高调,展露智慧,岂不是该死?”

诸葛明转头,看着刘备,笑吟吟的说道。

刘备心中一凛!

“萧墙之争……”

诸葛明忽然伸手,将四只杯子中的一只拿掉,握在手里。

“曹操三个儿子,各具实力。朝中的大臣,也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支持对象!曹冲横空出世,不但会令最出息的三个儿子寝食不安,更会令押宝在这三个儿子上的谋臣将士,日夜不宁!”

“唯一最好的办法,便是这只茶杯碎了,就当从来没有过!”

诸葛明说话之间,忽然将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登时碎了千万片。

“清理之后,三只茶杯,虽然你难分谁好谁不好,但毕竟各自都有机会,比之摔碎的那只玉龙杯一枝独秀,要好了很多!”

刘备听得心惊肉跳,虽然他从不怀疑诸葛军师的谋略,可是这番分析猜测,委实太过匪夷所思!

但若曹冲真的寿命不永,也许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以他少年的聪慧,若是成年,其智谋未必在荀彧贾诩之下,死于内斗,岂非是我之福?

“军师,你又怎知,曹冲不早不晚,会在最近,离死不远?”

刘备忽然想起诸葛明的话,立刻又起了困惑。

“十三岁!”

“一代祖龙秦始皇,十三岁已经登基继位,纵横四海,统一天下了!”

“你皇家祖上汉武皇帝,登基之时虽然已经十六岁,但也早历练多年!”

“十三岁!已经活得太久了。有人不会容他活的更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诸葛明面色变得冷凝,略过一丝惋惜之色。

襄阳正堂内!

刘备面露惊色的望着诸葛明,反复品味着他所说的那番话。

自古以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他曹操虽未称王,却独霸一方。

这等基业,曹操的那几个儿子,没有几个不会动心的,偏偏幼子曹冲却展露出此等头脑!

必死无疑!

嚯!!!

刘备想明这般,心头猛然一震,拱手拜道:“军师大才!此言可谓一针见血啊!”

“只可惜那曹操一心只在那曹冲的身上,并未向军师这般看破其中危险。”

“否则的话,断然不会展露出对曹冲如此喜爱。”

诸葛明淡然的摆了摆手,微笑道:“主公难道不打算给曹操写封信吗?”

“信?”

“什么信?”

刘备疑惑的看向诸葛明,不解的询问道。

诸葛明目光深邃的看向刘备,颇有一番感慨道:“曹冲如此年纪便展露出此等才华和学识!纵是放在当年少时孙权都不及也!”

“只可惜,曹冲虽聪颖,却也因聪颖而误!”

“这等少年英才即将陨落,岂不应该挽联哀悼么?”

“而主公作为汉室宗亲,曹操为大汉丞相,主公理当安慰一番曹操,劝其节哀顺变。”

“什么!!!”

刘备失声惊呼,听得诸葛明这一番话,更是心惊肉跳不止,久久难以平定。

“军师,你让我劝曹操节哀?”

刘备呼吸急促的紧盯着诸葛明,再三确认道。

“正是!”

诸葛明微微颔首,肯定的回应道。

“这……”

刘备一脸迟疑之色。

虽然他承认军师所言颇有道理,也认为此事极有可能发生,可一旦出错的话,岂不是要因此惹怒于曹操!

哪怕此时刘备在诸葛明的辅佐下,打了几次胜仗,但要说面对曹操大军来袭,他还是没有多少把握的!

更何况,哪怕此事为真,此时传信于曹操,多少有些落井下石之意!

如此权衡来看,此信一旦传出,无论真假,必然会引得曹操不快!与己毫无利处可言啊!!!

“军师,此事是否须得再三斟酌一二?”

“倘若曹操因此嫉恨于吾,派兵来袭如何?”

“再说,曹操本就生性多疑,吾若传信而去,恰逢曹冲身死,万一怀疑乃是吾所为……”

诸葛明看着刘备如此担忧模样,笑着摇了摇头道:“主公勿忧!”

“曹操命犯此劫,岂会与主公相关!”

“虽说这曹操生性多疑,却也不是傻子,主公若传信而去,他也绝不会怀疑到主公的身上。”

“反而会令曹操在此时冷静下来!追查此事背后真凶!”

“而无论此事背后真凶为何人,曹操除掉与否,都必然对主公百利而无一害!”

刘备闻言,看着诸葛明如此坚定的模样,心中虽有迟疑,可想到历来往事之中,军师所谋所断,皆无虚言,索性一咬牙一跺脚,提笔在竹简上写下劝慰曹操之言。

约有一刻左右。

刘备将写好的书信拿到诸葛明面前,开口询问道:“军师且看可有何不妥之处?”

诸葛明随手将竹简接过,目光扫视。

“孟德吾兄见字如晤,令郎曹冲少年英杰,独领风骚,奈何天不垂怜……”

时约数息左右,诸葛明缓缓将竹简收起,面带笑容道:“甚好!甚好!”

“请主公即刻派人将此书信送往许昌便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