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曹操:一切都是诸葛毒计,气死(2 / 2)

“我信中直言荀彧、郭嘉之功,名为激将,实为引导。郭嘉已死,荀彧现在许昌。”

“曹操得此书,必先愤怒,痛骂兄长。但冷静之后,必自以为得计,千里送书,问计许昌荀彧!”

诸葛亮端起酒杯,向着诸葛明高高举起,笑道:“兄长,小弟分析的,是也不是?”

诸葛明微微点了点头:“不错,我正欲如此!”

“荀彧荀文若,行事沉稳,却人如其名,失之文弱,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我料他必然不会令曹操回军,而是劝他尽力攻下樊城,进去荆襄。”

诸葛亮眉头微皱,敛去了笑意,正色问道:“兄长,小弟有一言,想要问个究竟。”

诸葛明一笑:“你是卧龙,也有困惑么?”

诸葛亮尴尬一笑,颇有羞涩之意:“‘卧龙’之下,其实难副。又岂敢在兄长面前,班门弄斧?”

“我想问的是,若曹操真的退军,前往抵挡马超,保卫许昌。兄长可会乘胜追击,干他一票吗?”

诸葛明站了起来,手摇折扇,哈哈大笑。

“我荆州不过二十万人马,樊城更只有区区五万之众。且江夏十万之兵,意在防守,怎敢轻易追袭?”

“你要知道,不管到什么时候,江东那只虎,断不可完全相信!曹操势大,江东有赖于我,不敢如何。若我大败曹军,孤军追袭,周瑜必耐不住寂寞,犯我江夏长沙,则荆州南部五郡,不复为我所有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深以为是:“可惜曹操众谋士,都认定军师会乘胜追击,不敢回军。兄长将南蛮王的十几万精锐,掩盖的无踪无影,恐怕也是迷惑曹军吧?”

诸葛明微微一笑,将折扇收起,点指着樊城的曹营方向:“在曹操心里,南蛮王的兵马,如一枚砲石,随时都会从空而落。但又不知从何方而来!”

孔明点了点头,佩服无地,叹息说道:“曹操犹豫不决,等到荀彧接到书信,恐怕纵然想要回军,也来不及了……”

……

许都。

正当午时。

烈日高悬,照耀着大地。

一骑马飞驰而至,到了荀令君的府门前,还没来得及停下,战马忽然惨嚎一声,口吐白沫,累死在地上。

马背上的虎贲骑士,顾不得身体的疼痛,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稳住身形,疾步往府门口而来。

看守府门的几个仆从,认得是许褚帐下虎贲骑士的服装,急忙上前,将他扶起,带入府中。

“急!”

“十万火急,速速带我去见荀令君!”

虎贲骑士一夜未停,起码飞驰,此刻满目风尘,嘴唇干裂,手里插入招文袋,取出那封曹操发出的信封。

仆从不敢耽搁,一面扶他入内,一面急忙差人往内府,告知荀彧。

内堂里,荀彧打发手下,带虎贲士下去休息将养,此刻手里,正捏着曹操发来的书信。

战吕布,斗陈宫;败袁术,斗杨弘;乃至平袁绍,他身在许昌,也丝毫不惧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田丰、许攸,审配、逢纪!

可是现在,虽远在千里之外,他已深切感受到了对手诸葛闻德的恐怖……

杀曹冲,令整个京师混乱,曹丕曹植,差点一死,嫁祸江东,使江东八十一州,战战兢兢,对刘备倍加倚重,资助兵马钱粮。

杀马腾,嫁祸曹丞相,催动马超十数万兵马,杀往许都,断我后路!

好毒辣的计谋!

纵然毒士陈平,也不及这诸葛闻德!

荀彧轻抚花白的胡须,来回渡着步子,额角汗珠滴滴而下。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慌张无措!

诸葛闻德行此毒计,便是逼迫丞相回军救援许昌,他好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但丞相若不回军,又恐许昌不保矣!

……

荀彧筹思无计,不觉之间,天色已有暮色。

虎贲骑士匆匆而来,到了院中,不敢入内,低声敲了敲门,说道:“荀令君大人,丞相反复强调,事态紧急,令我立等回书。不知可齐备了?若已修好书信,我即可上路,还要连夜赶回去。”

荀彧猛然抬头,看着窗外已经完全消失的夕阳之色,方知天色已晚。

他定了定神,急忙坐在书案之前,挥毫笔墨,写完回书,盖印密封,开门递给虎贲骑士。

虎贲骑士躬身行礼,接过来书,匆匆出了府门,上马奔驰而去。

荀彧站在府门口,看着战马转弯,消失不见,过不多时,蹄声也逐渐远去,这才缓缓回去,心中却忐忑不安。

诸葛闻德,计谋真真假假,环环相扣!

不知我为丞相行此计,到底是帮了丞相,还是害了丞相!!

……

“丞相,荀令君的书信到了!”

樊城外的大营里,已经是深夜时分,灯火通明。五大谋士正和曹操商议对策,众人各抒己见,公开辩论,每个人的计谋,都有瑕疵疏漏之处,因此争执不下,没有一个定论。

“我家子房书信来了,必有助于我!”

曹操听到帐外许褚的声音,大喜而起,亲自走到帐外,从许褚的手里接过信封。

“丞相,来回跑死了五六匹马,还好没有误事,俺也交差了!”

许褚憨憨一笑,那双熊掌一般的粗手指,捏着轻飘飘的信封。

“下去吧!他日回许都,再行封赏!记你的大功一件!”

曹操拍了拍许褚的肩头,以示夸奖,温言说道。

许褚喜不自胜,转身离去。

曹操疾步回身,来到大帐之中,拆开了荀彧的来信。

五大谋士,各自伸着脖子张望,不知荀令君千里之外,会有何秒策?

曹操展开书信,凝眉阅读,忽然朗声大笑,原本紧皱的眉头,此刻也绽放成一道风采。

“荀文若果然不愧是我家子房也!”

“诸葛闻德匹夫!你讥讽我依靠荀彧郭嘉,实则是畏惧我荀文若也,今日我依靠荀彧之计,必破荆州!”

曹操长身而起,将荀彧的书信,递给荀攸。

荀攸也不知道,叔父为丞相设谋,到底是何妙计,能让丞相如此愁云尽散,急忙接过,带领四大谋士,仔细查看。

荀彧定计,散播流言,诈称丞相五十万大军,已星夜班师回许都,在许都三十里外,设置营盘,张弓搭箭,等待马超之兵前来送死!

此计意在惊走马超!马超远来奔袭,粮草必然不会充裕,听到许昌有备,必踌躇多疑,不敢轻进。

“我自在许昌散播流言,并使人往阳平关及西凉各处宣传。若马超不敢来,丞相便可速战速决,一气呵成,拿下樊城!”

“下樊城,不在夺荆州,意在震慑刘备。若樊城沦陷,再看形势,马超畏惧折返,则丞相乘胜进去,夺取荆州。若马超犹疑之后,仍有南下之意,则丞相携胜班师,刘备新败丧胆,必不敢追击!”

“但!丞相行兵之日,务要提防关羽统帅的荆州水军!关羽之勇,丞相尽知,切记!切记!”

言辞恳切,字字珠玑!

五大谋士,各自拜服叹息,心中佩服无地!

难怪荀彧与我等不同,我五人冥思苦想数日夜,无从下手。荀彧得丞相书,不过半日的功夫,已经寻思出如此良策!

“传令下去,升帐!”

曹操意气风发,一扫颓势,袍袖一挥,高声喝到。

……

半个时辰之后。

中军大帐内,一个大型的军事会议,拉开了帷幕。

“众将!家国大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其中详细,想必你等已经尽知!”

曹操神色肃穆,身披战袍,周身贯甲,腰间悬着宝剑,给人一种肃杀之气,整个大帐中弥漫着冲天的杀机。

“为今之计,当速去樊城!不但要拿下,还要以风雷之势,摧枯拉朽!不但要打垮樊城之敌,更要惊碎刘大耳的熊胆,令他不敢正眼看我精锐之师!”

曹操不卑不亢,高声说道。

“丞相,樊城虽有数万精锐,但我等围困多日,敌人必然疲劳。敌寡我众,胜属必然!我愿提兵五万,直捣樊城,斩赵云,枭其首级,献于帐下!”

一人独眼虬髯,金甲乌盔,声如洪钟,身材伟健,正是帐下大将夏侯惇。

“我愿与哥哥一同前往,拿下樊城!”

夏侯惇话音刚落,身旁一人上前,俯身站在帐下,正是夏侯惇的同宗兄弟,夏侯渊!

曹操点了点头:“赵云之勇,你们也曾见识过了。不可意气用事,生死是小,胜负是大!”

“若此战我等不能成功,非但锐气尽折,更是坏了荀彧计谋的章程,我大汉的气运,恐怕也要遭受牵累。兹事体大,还要细心谋划,慎重行事才好!”

曹操双目之中,杀意愈浓!

他本怜惜赵云之才,一直想拿下樊城,活捉赵云,为自己效命。但是迁延日久,樊城守备,如铜墙铁壁,根本无法突破。此刻生死之际,也只好宁杀赵云,在所不惜了!

“丞相所言不错,赵云有万人敌的本事,以我观之,昔日虎牢关下的吕布,也不过如此!”

“丞相可差派七只兵马,七面进军,令他赵云四顾不暇,首尾难顾。只要一路得逞,则樊城突破,赵云必为我所擒了!”

荀攸自从看到了叔父荀彧的计谋,便踏实了许多,心中一直琢磨如何突破樊城的办法,此刻想法成熟,从容说道。

“公达!”

“八面威风,为何独留一面?”

“丞相之意,是要把樊城这一战,赢得风风光光,若围而奸之,岂不是更好?”

徐晃深晓兵法,此刻心中不解,站了出来,高声问道。

荀攸微微一笑,还未开言,身边的程昱,已经领略了他谋略的深意;

“公达妙用,正在于此!尽奸樊城之敌,反而不如放他少数之人,狼狈逃回,叙说我军的英勇可怖,震慑敌胆!”

钟繇也点头赞同荀攸的方略,插言说道:“一夫拼命,万夫莫敌。何况樊城内有数万死命之人?围其七面,震撼其心,留其一面,是留了他们活命之心。人心浮动,只要有一个人从此面突围逃走,则兵败如山倒,纵然赵云英勇,也必为我俘虏!”

陈群和贾诩,也各自称赞,深以为然。

曹操一直低头冥思,忽然站起,抚剑在手,高声喝道:“众将官,听令!”

“喏!”

众将应声而出,拜伏在地!

“我以七路兵马,各自两万,合计十四万,分从七个方向,攻击樊城!只留南面方向,留作退路!”

曹操略一沉吟,继续说道。

“七军主将,各自听令!”

“夏侯惇第一路,攻北面正门!夏侯渊第二路,为左翼,攻东北;曹仁第三路,为右翼,攻西北!”

“喏!”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躬身领命,站在一旁!

“张辽引兵两万,第四路,攻西门;张郃第五路,为右翼,攻西南!”

“徐晃第六路,带两万精锐,攻打东门;乐进共引第七路兵马,为左翼,攻打东南一面!”

“众将各自听令,不可有失,此战事关生死,务要全胜!”

“喏!”

众将领命,高声呼和,中军大帐内,士气高昂。

“许褚引一万虎贲铁骑,为往来接应使,哪路不行,顶替之!”

曹操转身,看着侍立在侧的许褚,巍然说道。

“喏!俺领令了!”

许褚奋然而出,高声说道。

“十四万兵马,合力攻城,务必死战!”

曹操意气风发,目光如电!

大战,一触即发!

十四万大军,如泄洪之水,大浪滔天,往樊城猛势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