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秦氏实验模型(2 / 2)

“师兄说这个材料他只是早期提供了帮助和指导,主要工作还是这个叫秦桂梅的学者主导的。他让我自己问老师,难道这个学者老师也认识吗?”韦建艺摸不着头脑。

“那我们明天拿着这篇论文去拜访一下罗教授吧,国能有这么出色的学者,罗教授看到这篇论文肯定也很开心吧!反正现在我现在实验卡在这个结晶质量上,不如去请教一下罗教授有没有什么好建议。”梁德仁干脆扔下手里的实验数据分析,靠在椅背上。

“也好,老师的腿估计也恢复的差不多了,正好我也要去看看。”韦建艺也将手里的传真资料放在桌子上。

“这是什么?”梁德仁问道。

“师兄发给我的实验模型,据说就是秦桂梅创建的,叫'秦氏实验模型'。“韦建艺回答道,将资料递给梁德仁。

梁德仁接过资料翻了一页,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慢慢的,他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

不久,他突然迅速地站起来走向一旁的电脑,开始在电脑构建这个实验模型。其实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分子动力学模型,这些实验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材料科学和工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随着电脑的升级,国外也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实验模型。但是在国内的科研领域,对于实验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较少。

梁德仁专注地操作着电脑,将韦建艺提供的实验模型导入软件中。他仔细分析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设置,进入疯狂而激动的设置过程中。

随着程序的运行,梁德仁开始将刚刚学生拿来的单晶硅实验的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运算,进入疯狂而激动的设置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模拟,在虚拟环境中对单晶硅进行各种操作和观察。他调整着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模拟不同温度、压力和应变条件下的单晶硅行为。通过这些模拟,获取了关于单晶硅的结构稳定性、晶格缺陷、电子输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样的计算模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单晶硅的基本特性,还可以指导材料设计和优化。通过模拟研究,预测掺杂元素对单晶硅电子结构的影响,从而优化材料的导电性能。另外,模拟还可以帮助研究单晶硅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行为,为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指导。

梁德仁的心情愈发激动,他眼睛变得越来越亮,完全将周围的一切忘在了脑后,进入了忘我状态。经过这个实验模型和计算模拟,在短时间内他就获取大量准确的实验模拟数据。

随着模拟的进行,梁德仁开始逐渐得到结果。他看着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数据,呆呆地地坐在实验室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