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文武之争(2 / 2)

也有人悄悄打听什么是“夺路之争”“抢妻之诉”?说起来,那是另两件文武之争的案子。

当年的夺路之争。八百里飞骑日夜兼程,背着边防的军情文书,一刻不停的飞奔。另一边是当地正在兴建水利工程,利用冬季枯水季,拆掉一座摇摇欲坠的石桥,搭建新桥。

几百号人正拆桥,运送旧石桥上的废弃材料,另一批人拿着图纸墨斗,切割石材,一点点修建新桥。

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八百里飞骑到了,一看路断了,急得团团转,便找了一队工头说,搭出一条简易桥,可供一人一骑,让他先过。

工头不愿意,他们在枯水季,河流低水位时赶工付出的代价依旧不小。先是沿河道修建了三道拦水坝,才将这段河床的水位控制在可施工的范围。

凭什么放下手中赶了一半的活,替他建桥,说是简易桥,要让一人一骑能过,能多简易?他过去了,还要多拆一座简易桥,前后耽误多少功夫?

当地老百姓为了修新桥,各个忍受着断路的不便,这人是谁这么大脸?他就是个当官的,也没这么一句话折腾他们的。

有人提出用大竹筏子送他过河,当地有经验的艄公说不行。这里是一段龙头拐弯的水道,因为河道在此拐弯变窄,正好建桥。但也因为河道拐弯,此处冲聚堆积大量乱石,这边建桥,用水坝拦住枯水季河水,但造成一边水位太高,另一边水位太低,乱石高高低低露出,两边都不能使用竹筏通行,十分危险。

八百里飞骑无法,只得就近找到当地县衙,这县衙小吏听了也为难,虽然你离我们近,但那条河归对岸那个县管辖,我们这边也无权让他们停工先建简易桥,他们从靠近我们县这边开始施工,是因为这边地势高,河床高,枯水季这边水位就更低,更安全。

八百里飞骑又打听绕行道路,县衙的人说,要是绕行近,就不费这么大力气建桥了。绕行太远,要多三十天的路,还得翻山,全靠人行,马根本上不去。

当天这飞骑走不了了,在驿馆住下,偏巧驿馆住了一队百来人的将士,所属西路军,是老宁远侯的属下,这支小队是护送几位制巨弩的匠人去军中。会制连发巨弩的几位工匠,是轩辕昊送予军中的,巨弩已经在京都校场实验过了,效果惊人。

这百里飞骑也属于西路军,他正遇困境,又见到自己人,就上去求助。

这百十人一听就带着他,直奔工地,要求先停工,让他们这位兄弟过去。当地施工队不干,建一座简易桥,至少也得六七天,他过去后拆桥清运还要十几天,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的活是水下作业,虽然已是枯水季水位低,这些会泅水的工人也十分辛苦。

且前后误工近二十天,一旦在汛期来临前不能完工,他们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

两边对峙,互不相让,最后这支西路军小队控制了十几个为首的工头。见势不妙,有几位会泅水的建桥匠人,泅水至对岸报讯。

对岸县衙的人和闻讯赶来的百姓不少。对岸的人过不来,就让泅水的过来传话,如果不把十几个工头放了,就算是被逼迫为他们建了简易桥,只要人到对岸,就保证他也绝对走不了。

最后还是会制连弩的木匠出了个主意,河两岸两边都找人立起大柱,利用这边地势高那边地势低的情形,建起滑索。

最后这个报信兵是用滑索凌空飞渡过去,马就放这边驿站了,到那边再换一匹。事解决了,但这件事却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