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姜滔(2 / 2)

开始没人把八九岁的小姜滔当回事,直到他当场开始了计算。

工部有不少是纯技术咖,立刻发现这少年不是胡说,他不仅真的能算,算法运用准确,而且是以令人瞠目的难以置信的速度。

工部尚书拿了以前工部集众多人力计算出过的结果试测姜滔,八个人计算了一个月的数据,姜滔只花了一个时辰不到,而且结果一样。小姜滔说他们的方法太费时间,本来他们最多只需半个月。

工部尚书当机立断,两个老爷子讨论的数据是极其粗略的,他让人把大量准确的相关数据,甚至包括各地收粮运粮地的气象资料,拿到了江滔面前。

小江滔问了一个问题:“粮仓建成后,最需要达到的十个要求是什么?请排个次序给我,并把一百之数按重要性的不同分给这十个要求。”

工部技术咖们听懂了,给工部尚书解释了一通,工部尚书一听这他做不了主,又报到轩辕昊那。

轩辕昊弄明白什么意思之后,来了兴致,在十个要求之后,标上了五十,三十,十,五,三,一几个不同的数,又划掉了三个要求。

工部得了旨意,拿来给姜滔。姜滔看了这个要求,告诉工部的人,一小部分资料可以挪走了,不需要考虑了,然后开始算。

轩辕昊在这一天里不时来看小姜滔计算。他本意,让工部同时复算一遍,但他发现没人能跟得上这孩子。

于是道:“少年天才,常人难望其项背,只取三四小处核对一遍吧。”

姜滔算了一天,选了四个最佳地址。

工部仅复核其中三个小部分的运算结果,集全部人力算了八天。

工部人叹道:“庖丁解牛啊。数学问题对于姜滔,如一条牛虽然躺在你面前,但皮肉筋骨内脏他都清晰可见,想要什么取什么,如探囊取物,算法天姿于他不过是手中利刃。他最厉害之处,其实是他知道怎么去算,而这对于他,如鱼会水。

而对于我们,不过盲人摸象,在艰难迷雾中摸索。”

轩辕昊十分喜爱这个少年,有意破格留他在工部,但问过姜滔,他那时因父之名向往水利。

轩辕昊一想那也不错,有他爷爷父亲教导,将来又是一位巨匠横空出世。

于是孩子由爷爷领回去,但小姜滔以未满九岁的年龄在轩辕昊的批复下,在工部挂了名职,每月有饷银。

工部一看那这就是同僚了,算得又快又准的同僚可太好用了,有段时间,工部天天有人登门找小姜滔,小姜滔每天都在给他们算,给他们找错。

直到轩辕昊知道了,把工部尚书叫去骂了一通。工部尚书挨骂之后在工部立了个规矩,要找姜滔计算,先到他这尚书处拿批条,这才消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