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侦查(2 / 2)

“是!”我应了声,心中那个郁闷啊,怎么啥事都是我先上啊,看来我还是要装的傻一些,不然以后遇到困难第一个就会想到我。

无奈的喊上吴青和小广元,带着四个战士下山往平遥县城走去,之所以我每次都会带着吴青和小广元出任务,主要是这俩人各有绝活,吴青少林寺练家子出身,拳脚功夫了得,一口大刀更是玩的出神入化,小广元的枪法神鬼莫测,反应也很是机敏,有他俩相伴左右,我的心里很是踏实。

遥遥望见平遥县城门了,我挥手让大家停了下来,在大路旁山坡上的一片树林里隐蔽起来,我回头对那四个战士说:“你们每人一个城门,在城门外找个地点埋伏,主要是观察记录鬼子进出城的规律和人数,要隐蔽好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开抢,三天后的晚上返回集结点汇报侦查情况,明白了吗?”

“明白了!”四名战士点头应是,转身猫着腰走了……虽然平遥县被称为“六门村”,但在明朝的时候就只剩下四个门了,所以我安排了四名战士去守城门。

“小广元,有没有办法去搞几身老乡的衣服来?咱们好进城看看?”

“好,我去试试!”小广元点点头就猫着腰离开了,我和吴青躲在树林中,远远的望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县城……

大概两个小时后,小广元回来了,手里还拿着几件衣服,居然还有三根扁担,腰里别着三把柴刀,我一看就乐了,这小子脑瓜子是灵活,连我们的装扮都弄齐活了。

“小广元!你小子可以啊,这衣服哪里弄的?”我边换着衣服,边好奇的问道。

“在一个老乡家里借的,他听说我们要去打县城,不但给了我们几件衣服,还借了几付扁担和柴刀给我,说让我们扮成砍柴的进城。”

“嘿,真有你的,这老乡可真好!”吴青在旁边插话道。

“你问没问进城需要什么证件吗?比如说良民证?”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继续问小广元。

“啥?啥是良民证?”小广元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模样,瞪大眼睛问我。

“唔……没,没什么,瞎说的!”我心中一惊,县城应该刚陷落不久,这时候的鬼子估计还没发明良民证呢。

我们把步枪,军装等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在林子里挖了个坑埋好,又在附近的大树上做好标记,然后胡乱砍了一些枯树枝充当柴火,捆扎好后挑着柴火,别着柴刀,在傍晚时分混进了平遥县城。

我们三个挑着柴火担子,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着,街上很萧条,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多,街道旁边的店铺开门的不多,大部分是一些米店,布庄之类贩卖生活用品的店铺开着门,店铺出出进进的也没几个人,路边的小摊贩也零零星星的,不知道是快天黑的原因,还是鬼子进城后形成的恐慌。

我们沿着大街走了一会儿,担心遇到鬼子的巡逻队盘查,找了个偏僻的小巷子钻了进去……

在小巷子里七拐八拐的,我很快迷糊了,这怎么跟迷宫似的,到处都差不多啊,这时旁边的一个巷道里走过来一个人,四十多岁的模样,一身白色长袍,文士打扮,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圆眼镜。中年文士看到我们,先是一愣,然后上下打量了一下我们,就冲我们摆了摆手,做了个“跟我来”的姿势,转身往回走。

我们莫名其妙的相互望了望,我心里想,他是不是发现我们的身份了?转念又一想,应该不是敌人,是敌人的话,他只需要不露声色的出去报告给鬼子就行了,干嘛还让我们跟着他?于是我冲着吴青他们一点头,跟着中年文士往巷子的深处走去……

在巷道里拐了一个弯,中年文士在一个看起来不大的院子前停下,掏出钥匙,打开门锁,转头看了我们一眼,推开门走了进去。我们前后看看,此时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我给吴青和小广元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提高警惕,然后率先挑着柴火走进院门。

“把门关上!”我们刚进院子,就听见正房屋里一个沉稳的声音传了出来。吴青转身关上门,插上门栓,我示意他们放下柴火挑子,警惕的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只有一间正房,右侧应该是个厨房,左侧是个柴房,两边的墙头很高隔开了隔壁的院子,墙头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应该没有埋伏!我心中暗道,咬了咬牙,带着吴青他们走进了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