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购物。百乐门(1 / 2)

饭后,吴伯带来了理发师,给几个人理了发,全部都倒持完毕也临近中午了。

骆夜松在客厅打了几个电话,有报平安的,有联络朋友的,其他人的关注点都不在他身上。

出门前,他对吴伯说:“不用等我们吃饭了,晚饭也不要准备,今晚不一定回来。”

因为要办理身份证件,几个人先去了照相馆。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上海的身份证也是五花八门,各国的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证,每个租界的华人身份证也略有不同。

有的是硬纸印刷品,看上去很正规,手写姓名、年龄、籍贯、照片和住址等信息,还有指纹,盖有方形或长条形红色印章。

有的却很粗糙,一张巴掌大的纸,对折起来就是身份证。没有照片,用毛笔写着持证人的基本信息,指纹和发证机关、日期以及红色印章。

有的称之为“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有的叫做“安居证”。“特别通行证”。“工作证”。还有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

这些身份证明在几个租界内基本都会被认可,只有日租界是个例外,日租界的中心区域非日籍不得入内,有宪兵负责把守。

路不远,隔两条马路就有一家照相馆。

在外人面前,秦大柱还是很装人的,没有一惊一乍,尽力克制自己不显露出乡巴佬的没见识。

不过他经常凑到骆夜松身边耳语,不知道是在打听什么。对方没有耻笑他,还耐心的替他解惑。

当真是长了见识。他们出了照相馆就去扫货,见什么买什么,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无所不买。

这次买的东西,尤龙没替他们收进仓库,都让店伙计送回了骆夜松的宅邸。

他们出手阔绰,从不讲价,还给了送货上门的小费,商家自然乐意跑这一趟。

大酒楼,高档饭店是必须光顾的地方。连吃带拿,每一次消费都不低于300大洋。

这是什么概念?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不过10元左右,高收入者也就每月四五十法币,有的家庭一年都花不了100法币。除非是管理者或特殊人才,收入不能跟普通人相比。

现大洋的价值比法币更加坚挺,1935年法币出台,和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比1,老百姓却不认可这样的比例。后来国民政府明令禁止法币兑换银元,但是在民间,老百姓还是更加相信真金白银,黑市上一块银元能兑换1.2至1.5法币。

随着国民政府的落寞,法币也一再贬值,兑换比例让人瞠目结舌。

他们一顿饭就造掉普通人家好几年的开销,简直是不当人子。

不过,300大洋花的也值了,多半都是打包带走的。每天不出门都能吃到各色美食。花钱花的不亦乐乎。

各款的西装、唐装、中山装、长衫、皮鞋、礼帽、眼镜儿,每人都买了好几套。

需要定做的也不少,尤其是秦大柱,既费料子又费工钱,还费时间。店掌柜和秦大柱都眉开眼笑的,其他人却表情不一。

尤龙目光中带着宠溺,他愿意看到小弟们开心满足的样子。

这都是他最忠诚的兄弟,尤其是秦大柱,表面看着没心没肺傻憨憨的样子,但他身上的优点很多,他忠实可靠,吃苦耐劳,毫无怨言,善于学习,有时候还很机智,往往说出的话能给人打开另一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