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被抛弃的原配(完)(1 / 2)

小桔子跟宁安说:“其实女主对男主也是真爱,这么多年都念念不忘呢。”

说完,俩人又呕了一下。

与其说是真爱,倒不如说是自欺欺人,是放不下沉没成本,是知道自己的情况找不到更好的了还不如抓住这一个。

李长卫早就已经发现自己不行了,张玉洁也知道自己二婚、伤了身体,以后能不能生孩子都是未知数,这种情况下,他们不绑定对方,还能绑定谁呢?

所谓的“爱”,不过是给这段纠缠不清的感情披上一层光鲜亮丽的遮羞布而已。等到以后,他们发现对方早已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更加不符合自己的预期,那才好玩呢。

当然了,这俩人目前都还心存侥幸,李长卫觉得是自己干活太辛苦了,以至于身体受损,张玉洁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想法,俩人都想着回城以后好好调养,赶紧恢复正常呢。

“桔子,给张玉洁下点绝育药吧。既然不爱孩子,那就别生了。”

她和李长卫在一起,本来也生不了,就怕她以后离婚再嫁跟别人生。

“得嘞。”

“对了,那个李梅花怎么样了?”

李梅花也是个奇女子,在小卖部门口徘徊了那么久,也没有下定决心到底要选哪一个。直到73年开春,下河口那位赵连长,彼时已经成了赵副营长的赵建国同志回家探亲,被她盯上了。

赵副营长专注事业,已经27岁了,一直未婚,但是人家并没打算在家里成亲,想在部队找一个,一直没有合适的,才拖到现在。

李家全家人出动打探赵副营长的消息,农村几乎没有秘密,赵建国回来以后哪天出门去哪儿走亲戚,随便聊聊就能打听到。

“建国今天没在家啊?”

“去他舅舅家了。”

李梅花还是选了水库作为作案地点,就在赵建国去舅舅家走亲戚回来的路上。

可惜,因为有小桔子盯着她,李梅花同志跳进水里之后,上半个身体一直稳稳的露在水面外头,任凭她如何挣扎,就是下不去,一口水都没有呛。

偏偏她嘴里还一直喊“救命”,赵建国同志都惊呆了,他又不傻,这人明明会凫水,却偏偏对着他喊救命,眼睛里布满了算计,这是没安好心啊。

他看了一眼转身就走,自行车蹬的飞快。埋伏在周边的李家人都傻眼了。为了不被发现,他们离得不太近,只等着赵建国跳下水他们就迅速冲出来,时间来得及,只是没想到人家走了。

没办法,他们只好现身,总不能让李梅花淹死在水库里。当他们看见浮在水面上的李梅花的时候,他们也无语了。

就这?你能坑到谁啊?不是,你为什么会凫水呢?

“快上来吧!”

别丢人现眼了。

偏偏李梅花又上不来,她就好像被固定在那儿了一样,只能在水里拼命喊救命,吸引来一大群人围观,这可真是人间奇景。

万幸下河口人都还算厚道,没有人品不行的二流子趁机下去占便宜,大家全都在岸上品头论足,不知道李梅花玩的是哪一出。为啥不上来呢?

直到有位大姐无意中戳破真相:“她不会是等着有人下去救英雄救美吧?”

有人四下看了看,冲着李梅花喊道:“梅花,你想让谁下去救你啊?”

李梅花:“……”

李家人:“……”

这是不能说的秘密。说了,大家就都知道他们想算计人了。

其实他们也想光明正大的来,还让媒人去赵家打探过消息呢,可惜赵建国父母不松口,儿子有主见,不想在家里成亲,他们不可能私下里给他安排一个,那成什么了?不是害了儿子就是害了姑娘!

明着来不行,李家人才想着来暗的,没想到最后整成这样。

小桔子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放开了对李梅花的禁制,这下子,她在水里东倒西歪,连连呛水,连救命都喊不出来了。

岸上的人全都不知所措,噌噌后退。

连李家人都在心里翻白眼,不是,你这会演这个干吗?谁还信啊!

但是过了一小会,大家就觉得不对劲,这也不像是装的。最后,还是李家大哥跳下去把她捞了上来。

此事过后,全村人又是议论又是打听,最后竟然拼凑出了真相。

然后,大家都对李家人敬而远之了。

主动说亲不成,就想算计人家,这样的人品,他们也不敢打交道啊!

李家人也消停了。

李梅花砸手里了。

宁安就没再关注她,这会才想起来。

“还在家蹉跎呢。她看上的,人家看不上她,看上她的,她看不上人家。人人都对她有了防备,她就是想算计一桩婚事都不成。但是应该也蹉跎不了太久了,她今年24了,在这个时代的农村算是老姑娘,她爹妈都快急死了。家里兄嫂也有意见,觉得她影响了李家的名声,都琢磨着赶紧把她嫁出去呢。”

“有利可图的时候陪着她一起胡闹,现在受影响了,就想把她撇出去了?”

宁安虽然不喜欢李梅花,但是对李家人的做法同样看不惯。

小桔子说:“是不太厚道,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里,李家父母对这个女儿也算可以了。并不算极品。”

宁安:“正常说亲咱们不管。”

“明白。也不用再管了,现在肯跟她相亲的,条件都不怎么样。”

————&————

1977年高考恢复的时候,周永川和宁安已经到了京城。

周永川依然在部队,而宁安,进了农林部工作。大概是她在养殖畜牧业方面的名声比较大吧,她被吸纳进了农林部而不是工业部。

这个时候,周永川31岁,宁安也26岁了。两岁半的周铱晨直接进了托儿所。

两口子事业都发展的不错,没有参加高考的必要。以后有机会再进修就行了。

倒是28岁的周望山参加了高考,来到京城上学。他高中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运动开始,高校停摆,城里乱糟糟的,他离开安德去建设大三线,也是图个清静,在那里还能跟着一些同样跑去建设三线的前辈和老专家学习。

他在那边其实发展的不错,也是被人称为“周工”的工程师了。但是对上大学依然有执念,总觉得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他这个工程师就没有底气。所以,高考一恢复,他就迫不及待的参加了。

周望山平时住校,周末就到宁安在京城买的一个四合院里聚会。

宁安到京城以后,买了两个小院,一个租了出去,另一个装修了自住,但其实也只是周末的时候过来玩,孩子在院子里随便疯,平时他们还是住在部队安排的房子里。

周铱晨上的也是部队托儿所,宁安考察过,条件很好,老师们也不错,都没出军事管理区,安全有保障。

上了几天,宁安跟老师了解孩子在托儿所的情况,虽然有小桔子24小时看着,知道孩子没事,但是作为一个爱孩子的妈妈,该有的关心她还是要表现出来。

不然孩子怎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