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折服明掌柜(1 / 2)

奶爸的鉴宝人生 冷剑 1048 字 2020-09-30

鼎,从古至今,流传极广。

从最初的食器,发展到礼器,几经更迭。

不仅其社会地位和意义变了,铸造工艺和造型纹饰也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变化。

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代不同,社会人类群体的文化信仰不同。

随着时代更迭,人类文化进步,工艺提升,思想水平就有了鲜明的变化。

譬如鼎这种器物的纹饰,从最开始的兴起,到往后时代,变化就由繁入简。

早期时候,人类群体的生存十分艰难,天灾不断。

因此,人类群体多以信奉鬼神自然为主。

所以,器物纹饰多是雷纹、云纹、水波纹等自然现象纹饰。

持续到商周时期,人类思想开化以后,明白了鬼神的虚无,从而减少了对鬼神自然的敬畏。

而随着人类群体增多,生存区域扩张,触及到猛兽等野外生物。

猛兽凶狠,人类远远不及。

所以往后时期,人类群体开始敬畏猛兽。

因此,器物纹饰逐渐转变为以兽面纹、再发展到龙凤、麒麟、饕鬄、貔貅等妖兽形象。

再随着人类群体增加,社会武力加强,猛兽等野外生物对人类生存领地威胁逐渐减小。

人类群体对野兽生物的敬畏感削弱,器物纹饰的发展,便开始由繁入简,变得轻松简洁化。

器物纹饰不再驳杂,相对减少。

持续到秦汉时期,许多器物都以素面为主了。

或是简洁的直线纹、波曲纹、几何纹等。

因此,鉴定古玩文物的时候,想要判断其生产的年代,从器物造型和纹饰,基本都能够判别出来的。

当然,像这种后期仿造的器物,则需要多加综合,严加谨慎。

面对着唐彦总结出来的答案,钟庆安诧异了下。

稍作沉吟,随即笑问道:“小兄弟如何这般肯定,这尊鼎器就是秦汉时期的?又如何肯定,这是礼器?”

唐彦的答案,太过笃定。

信誓旦旦的口吻,不得不让钟庆安倍感好奇。

而面对着钟庆安的质询,唐彦洒然一笑,丝毫没有意外。

似乎早已经猜到,钟庆安会质询一样。

“钟前辈这是想考较晚辈吗?”

轻笑一声,唐彦信然道:“这尊鼎说来复杂,但若仔细观察,却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破绽啊。”

“先前晚辈上手时,有意掂量了下,这尊鼎的份量,明显偏重。因此,晚辈断定,这尊鼎铸造所用的铜,杂质不大,应该十分纯粹。”

“而稍微懂行的人便应该知晓,冶铜技术在商周时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商周时期的铜器,杂质多,密度小,铸造成器则份量偏轻。”

“而冶铜技术一直持续发展到秦汉时期,才逐渐趋于完美,达到纯粹的地步。因此,秦汉时期的铜器杂质小,密度大,铸造成器的份量则会偏重。”

说到这里,唐彦笑容愈发浓郁:“至于晚辈为何肯定这尊鼎是礼器,原因就更简单了。这尊鼎上面的铭文多达数十个,便足以佐证。”

“稍微了解铭文的便应该知道,像这样多达数十个铭文的,已然属于长篇铭文。而长篇铭文,一般只会出现在礼器之上。”

礼器,是指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xiǎng)、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铭文,原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文字,以记录铸造该器的原由、或所纪念祭祀的人物等。

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