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第 278 章(1 / 2)

就算只给匠人手工费也一定不菲。林玉婵估摸他现在的身家,怎么也超不过二十美元吧?全是自己发的零花钱。

苏敏官嘴角一翘,神秘兮兮地靠在车厢壁上。

又被她催两句,才说:“你不知道美国有多少暴发户想做中国的生意,就是请不到靠谱的顾问。”

林玉婵:“……”

这人真是摇钱树成精,哪儿都不放过赚钱的机会。

随后又想,要不是自己怀孕不敢到处跑,这钱她也可以赚!

再想深一层,她现在是薛定谔的苏太太,就算赚了钱,一不小心走错了州,也都归他……

不服气。

不过这么多年相知相处下来,她也充分相信自己选择的枕边人。他宁可在谈判桌上光明正大地抢她钱,也不屑于用这种旁门左道,控制她的经济财产。

林玉婵笑了,提包里取出一沓文件副本,都是她带来美国,以备不时之需的。

包括1861年赫德给她签发的海关工作证明副本,1863年接受上海房产转让的合约,1865年在汇丰银行开户的记录,1866年的孤儿院赞助人合影……

长官吸了好几口烟,惊叹不已:“永葆青春的秘诀是什么,女士?告诉我,我可以不收你们一美元二十五分的材料费。”

“是永远怀有希望。”林玉婵笑着回答,拿过钢笔,在文书上签字,“以及戒烟。”

长官一怔,哈哈大笑,果然熄了烟,低头检查文书上的信息。

其实离春田市也就二十几英里的路程。去了才发现,容闳也在受邀之列。还有一些当地文艺界名流,都是慕作家之名,前来给他接风洗尘的。

这些人看到客厅里一群中国男女老少,都有点惊讶。有的还生出微词,为什么要邀请有色人种一起,他们的文化又不过圣诞节。

马克·吐温邀请大家试读自己的新手稿。在众人被频繁的金句逗得哈哈大笑时,他冷不丁说:

“这世上有许多可笑之事,其中之一便是,白人认为他们比其他野蛮民族稍微开化一点。”

“……拜托你们了。明天一早,会有马车把孩子们送来……”

“我等待不及。”奥莉薇娅·克莱门斯抱着小苏西朝她挥手,“预祝圣诞快乐!”

林玉婵笑容满面,离开马克·吐温夫妇的洋房,轻微地蹦了两蹦。

她提醒自己矜持矜持。她可是见过许多大佬的人了,不差这一个!

但还是很没出息地管他要了几本签名书,打算永久收藏。

林玉婵偷偷抿嘴,看着苏敏官日常复兴传统。

不仅小镇居民。甚至还有人是特地乘马车,从相邻村镇来瞧新鲜的。

他们中可能有一些年长之人,曾在二十多年前见过容闳——那时还是个青涩腼腆的中国少年,偶尔会害羞地在街上买报纸。其余的,都是头一次看到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高兴得一股脑往前挤,乱吹口哨。

蒸汽车头劈开乌黑的浓烟,“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跨美洲客运火车骄傲鸣笛,驶向东方。

车窗里伸出无数只兴奋的手,感受风驰电掣的美国速度。火车每经过桥梁隧道,都引来一片惊叹之声。

很多有爱心的中产家庭都表示愿意收留中国儿童,名单和地址过两天就送来。

皇帝陛下很久没吃过如此丰盛的英式早餐,左手熏肉肠,右手煎培根,嘴里还含着一口热咖啡,含含糊糊地回应林玉婵的道谢。

“为民做主,分内之事也,不必多礼!”

林玉婵笑着捧出一个信封,介绍说,这是大清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以个人名义撰写的感谢信,感谢“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诺顿一世陛下”(原文为旧金山市民约书亚·诺顿先生)为华人仗义执言,欢迎他有空去大清国做客。

其实不过是礼节性的信函,但诺顿一世如获至宝,拆开信仔细研读上面的毛笔字,又将那硕大的公使印章描了好几遍,龙颜大悦,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说将把这封信存入国库,作为传国之宝。

硝烟气味经久不散。地上脚印凌乱,散落着各种型号的弹壳。新筑的简陋工事被推倒了一半。一堆摞在一起的枕木上遍布弹孔。

但竟然是赢了。

苏敏官带领几个青年华工,熟练地指挥收拾现场。入侵者的罪证一律留好,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抹除,拆掉未炸的炸`药。

果如阿福所料,随着罢工行动升级,资本家的镇压也迅速升级。他们守了几个晚上,终于等来了罪恶的爪牙。

当那个风姿绰约的中国夫人走到斯坦福先生身边时,所有人惊艳得起来。

“啊,远道而来的中国学生。久闻大名。”一个灰色西装老者和蔼地打招呼,“我是哈特福德市长,欢迎来到宪法之州。”

哈特福德贵为康州首府,人口区区数万,还不如中国江南一个大村镇。即使贵为市长,收工后也泯然众人,跟普通老乡打成一片。

林玉婵和苏敏官对看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些许疑惑。礼貌地跟市长打招呼。

报纸上没说,这些中国学生最大的也只有十几岁吗?

殊不知,在欧美人眼里,中国人永远不显老。尤其林玉婵这种身材娇小的姑娘,肌肤白皙饱满,眼神真诚活泼,几个老绅士一眼看去,都判断她不超过十六岁。

“华埠的馆子不干净,不要跟他们去。渔人码头有新鲜的海产,想吃我去买,找人给你做。衣衫还合适吗?明天去请个裁缝。累不累,要不要按一按?还有,不许独自冲凉,我帮你……”

阿福哭得像个孩子,泪水顺着脸上的褶皱溢出来,呜咽着询问一个个人名。苏敏官一一作答。大多数已不在世。

放在平时,警察局也会买资本家的面子,不会在晚宴上当众让人下不来台。毕竟他们都是缴税大户,平时也没少给警局好处。可是今天不一样。大清国公使先生亲自莅临警察局,质问美国人为何地灭了火,把公使先生留在办公室里喝茶,否则已经上升到外交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