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0章 被忽略的品牌价值(2 / 2)

大时代之巅 荒野悲歌 1563 字 2个月前

周不器点了点头,“嗯,b在这方面的运作的确传统了点,对品牌性的构建重视度不够。像《罗马》这样的美剧,就不能简单地用商业收入来衡量了。”

徐百卉很认同,“对呀!这简直就是b招牌级的美剧,是b成为世界级电视台的标志性大作,结果只拍了两季,就被砍掉了。”

周不器对此就比较知情了,此前在《权力的游戏》的合作中,他就对此有所了解,“《罗马》的被砍,主要就是融资出现的差错。”

“是吗?”

“嗯,第一季的《罗马》,是b单独出资。拍出来了,叫好不叫座,收视率不高。第二季,b找来了合作伙伴,一起来投资这个项目。制作出来之后,收视率仍然不高。就没有投资商愿意跟进继续拍第三部了。”

“啊?”徐百卉就很难理解,“收视率?b不是会员制、订阅制的付费电视台吗?又不靠广告赚钱,收视率有什么意义?”

周不器笑道:“收视率是他们判断一部电视剧市场好坏的反应嘛。”

“就这一个单一的评价标准?”徐百卉摇了摇头,“这也太简单了,感觉有点幸存者偏差了。”

周不器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对投资方来说,怎么获益?总不可能从会员费那里赚固定的分成吧?肯定还是跟播放率、收视率的多少相挂钩。收视率低了、观众看得少,就可以判断出这部作品的市场价值低,给投资方的后续收益成本也会降低。”

这基本上是这种付费会员制平台的通用模式。

比如紫微星国际旗下的游戏平台要推出的会员模式,会员包里有许许多多的游戏,怎么给这些游戏未来的收益分成?

肯定跟游戏的在线时长有关。

这是个“时间有限”的模式。

在玩家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哪款游戏的在线时间长,哪款游戏就更有吸引力,对的会员体系作出的贡献就更大,获得的未来分红就会越多。

不过,这里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是平台方,是渠道方。

b既是渠道方,也是内容方,《罗马》是b主控生产的一部美剧。

会员包里的一款游戏,哪怕口碑很好,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影响力,那也跟无关,只会为游戏背后的制作方积攒名气、树立口碑。

所以可以冷酷一点,只以数据说话,没必要去力推一部叫好不叫座的游戏为他人作嫁衣。

b就不一样了。

数据可以衡量直观的商业价值。

可是品牌怎么计算?

海外的观众们,对b的认识和震撼了解,基本都是从《罗马》开始的,这是b的一部超级现象级的美剧,有着强大的品牌溢价。

不过,b不是一家独立运作的公司。

要听命于时代华纳。

股价才是最重要的,跟股价挂钩的是时代华纳的品牌以及利润,对b的要求,是要b创造利润,而不是要b为自己创造品牌上的无形资产。

周不器笑道:“也算是好事,受困于时代华纳,b就算想战略转型,也很难发展起来。现在时代华纳的董事会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基本都是错误的。搞不好明年就被收购了。”

“啊?”徐百卉就有些吃惊,“谁能收购时代华纳?”

“那也不一定。”

周不器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2014年的时候,二十世纪福克斯就报价过,想要收购时代华纳,却被他们拒绝了。董事会觉得时代华纳还能再挣扎一下。

可是没挣扎成功,用了没多久,还是卖给了另外一家运营商,去进一步的搞内容和渠道的结合了。

朝着越来越传统的方向去变,只能是越来越差劲。

徐百卉轻声道:“别的不说,在融资的合作协议里,一定要避免类似《罗马》的悲剧重演。像《罗马》这种级别的项目,哪怕收视率很低,也应该做起来。不能仅以b的收视率,来衡量这部美剧的价值。b的收视率反应的仅仅是b的付费会员们的好恶,这才是个多大的群体?应该有条款限制,要是b不投了,跟投方可以拿到控制权,自己搞!”

“应该的,”周不器早就想到了,“《权力的游戏》的合作条款里就有这条,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