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溪岩杂咏
清珙 〔元代〕
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
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
溪岩杂咏 其三
山厨修午供,泉白似银浆。羹熟笋鞭烂,饭炊粳米香。
油煎青顶蕈,醋煮紫芽姜。百味皆难及,何须说上方。
溪岩杂咏 其四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
溪岩杂咏 其六
结草便为庵,年年用覆苫。纸窗松叶暗,竹屋藓花粘。
麦饭惟饶火,藜羹不点盐。生涯随分过,谁管世人嫌。
閒居 其二
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
赵会初心提举
老来脚力不胜鞋,竹杖扶行步落花。待月伴云眠藓石,寻梅陪客过邻家。
粥香瓦钵山田米,雪汎瓷瓯水磨茶。今日为翁时暂出,此心长只在烟霞。
余山 其三
幽居自与世相分,苔厚林深草木薰。山色雨晴常得见,市声朝暮罕曾闻。
煮茶瓦灶烧黄叶,补衲岩台剪白云。人寿希逢年满百,利名何苦竞趋奔。
余山 其五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余山 其十一
细把浮生物理推,输赢难定一盘棋。僧居青嶂閒方好,人在红尘老不知。
风飏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青池。如何三万六千日,不放心身静片时。
余山 其十二
法道寥寥不可模,一庵深隐是良图。门前养竹高遮屋,石上分泉直到厨。
猿抱子来崖果熟,鹤移巢去涧松枯。禅边大有閒情绪,收拾乾柴向地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