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风起云涌(2 / 2)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463 字 1个月前

丛山峻岭阻碍了军令的传播,等到杨嗣昌派遣的信使追上杨世恩和罗安邦两营之时。

“二十日时,李国奇所部从汉中府北上入陕,但是麾下军兵缺乏,仅能保全西安一府之地。”

杨嗣昌眼神微明,将目光投到了叶官明的身上。

“明公所虑的第二点,则是左良玉、祖大弼骄横跋扈,难以节制。”

叶官明恭恭敬敬的躬身应答。

“诚如明公所言,曹总兵的到来确实是只能改善些许的境况。”

黄的功、孙应元领着勇卫营在南直隶对阵革左五营。

这一次因为被熊文灿所牵连,被迫南下督师。

现在南方进剿的失利,必然也会引起朝中一直对于抱有敌意的大臣不断的攻讦。

只是这一切却都并没有被杨嗣昌放在心中。

虽然杨嗣昌也有一些嫡系,但在朝廷之中其实还是势单力孤。

杨世恩、罗安邦兵败的责任,确实不需要他来承担,这一件事完全可以推到方孔炤的身上,而且也确实是方孔炤发的军令。

同时还可以借此打击四川巡抚邵捷春,指责其不尊号令,放任流寇窜逃,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杨嗣昌微微蹙眉,曹变蛟的到来确实可以改善一些眼下的情况,但是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并不大。

除了左良玉和祖大弼两镇,他所领的部曲都只剩下了湖广的兵丁了。

突围走黄连坪,再度遇伏,杨世恩、罗安邦两人尽皆战死,麾下营兵就此覆灭,进剿诸营因此皆是士气大降。

而在中央,很多位高权重的文官,则是会聘请幕僚,协理公务。

杨嗣昌轻叹了一声,只觉得心神俱疲,南国本来形势大好,却被熊文灿弄成了一个烂摊子,更是拖累着他也被迫的陷落了进去。

明时称呼一地之巡抚,通常不称呼所省份之名,而是用其地的所省份的单字直称。

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儿,杨嗣昌和曹文诏之间的关系匪浅,借助曹变蛟之势,多少也能够压制一下左良玉和祖大弼。

&;=&;&;&;“甫光神情自若,想必是已有成竹在胸。”

南下的四营之中,祖大弼并非是他点到的,只是因为祖大弼是宁夏镇的总兵,所以随同一起而来。

眼见杨嗣昌愠怒,站在杨嗣昌身侧不远的文士上前了一步,低声向着杨嗣昌禀报道。

越多的官员弹劾攻讦他,便越能够坐实他孤臣的身份。

崇祯最恨结党,因此杨嗣昌也没有加入任何的党派。

祖大弼骄横跋扈,难以指挥,如今处于湖广,不仅对于进剿毫无作用,反而还作为坏的表率,影响其他营镇。

不过现在,更多风云突起,尤其是如今陕西的局势更是一日数变。

到了襄阳之后,杨嗣昌在拘捕了熊文灿之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便是收集各府的山川地势图,查阅当地的地形。

罗汝才领兵过四川窜入荆州府内,十二月中旬,进犯夷陵。

而且张献忠部是当时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如能够把张献忠部歼灭,其他各部就比较容易对付了,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并不冲突。

“如今陕西局势混乱,闯将李自成逃出川北,跃入凤翔府引起动荡,搅动五府风云。”

当今圣上最恨结党,反而能够让他的地位更加的稳固。

杨嗣昌连发数道兵往援,但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且罗汝才也有料到明军必然驰援,因此派遣兵马多设埋伏,驰援兵马因此遭受损失,更加不敢急行。

祖家势力庞大,在辽东根深蒂固,都可以说是实际上完成了割据。

张献忠罪大恶极,曾惊祖陵,绝不可赦,其余贼寇可以剿抚并用。

进言的文士名为叶官明,字甫光,是杨嗣昌麾下的首席幕僚,常献筹谋。

“明公收到塘报之后,第一时间便是传令召还,并派遣左、祖两镇营兵前去接应,及时做出了补救……此事,就和罗汝才窜入荆州府一样,和明公并无太大的关系……”

以郧阳府为中心,周边数省之地的地形,早已经被杨嗣昌博闻强记牢牢的记在了脑海之中,只要提起,便能够知道地处何方,地势如何。

“不敢欺瞒明公,如今时局还并非到不可收拾之地步,学生确实已有破局之法。”

对于崇祯亲自下发的密谕,杨嗣昌自然是会遵守,他很清楚自己权力的来源,就是因为崇祯的信重。

但是召回的命令终究还是发晚了一步。

杨嗣昌重新恢复冷静,他看着身侧的叶官明,再无没有半分的情绪波动。

如今的郧阳府只剩下房县南部山区的一部流寇威胁,已经不足为惧。

杨世恩、罗安邦等被困数日,处于绝地水源断绝,士卒饥渴难耐,些许的雪水根本不足以缓解饥渴。

因此杨嗣昌对于各省的地理都有所了解,对于流寇的战法也是极为熟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杨嗣昌此时也已经回过了味来。

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曹总兵已经奉命领兵南下,如今已至荆门,明日便可抵达当阳,等到曹总兵到来,如今困局必然迎刃而解。”

早在南下的时候,崇祯便对他有所交代。

杨嗣昌收到消息,情知不妙,因为过洋坪后,山路狭窄,极便设伏。

贺人龙跟着郑崇俭北上河南,陈望、曹变蛟、陈洪范三人留守在郧阳。

“左良玉、祖大弼,果然是骄兵悍将,难以调动。”

“杨世恩、罗安邦兵败身亡,但是,檄调杨世恩、罗安邦两人驰援夷陵之令,是由楚抚方孔炤所发,而非明公。”

“一是杨世恩、罗安邦兵败身亡,影响沉重,进剿多月收效不大,为朝廷诸臣攻讦,因此而受皇上所疏远。”

他之所以心中发寒并非因为身体上的寒冷,而是因为从前线传来的塘报。

陕西的局面不容乐观,派遣祖大弼去往陕西,既可以消除这些影响,还可以解除陕西危局。

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动。

李自成没有如同历史上一样在河南起家,而是仍然留在陕西。

剧情我已经彻底梳理完全,后续应该不会断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