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不可能再快(2 / 2)

甲型已经通过验收建造了两艘,乙型进度也是飞快,预计今年通过验收。

A100和NAPE都属于未来技术,即使能在当下生产出来也需要极多的技术攻关,成本和产量都无法达到设计它们的年代应有的水平。

所以即便是现在,青山基地在已经开始NAPE样机试制的情况下都不敢保证一定能顺利在预计时间之前完成。

也就说假如CASA的局长胆子大一些,或者说打算冒险一些,那么下一发火箭宇航员就不用绕月飞行,而是可以直接登月了,毕竟前置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50吨液氢差不多500万元,如果能在月球批量制造液氢那么将它们送上太空的价格也很便宜,H2N太空飞行也不怎么需要机体维护,性价比高到吓人。

当长征十号遥二火箭在琼州竖起时,克莱尔简直不敢相信。

就比如长征十号登月任务使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着陆器,和SLS计划技术水平就在同一档次,从技术路线上来说甚至还停留在阿波罗计划时期。

曙光飞船造价比起神舟飞船来说差不多,但乘员数量和技术先进程度都上升一大截,还可以重复使用,已经被确认为神舟飞船的接班者。

6个月后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第二发SLS才造好呢!

阿尔忒弥斯计划输给曙光计划会怎么样?一个渊源可以追溯到14年前,10年前开始子系统研制的计划输给了两年前开始的计划会怎样?曾经成功登月5次的阿美输掉了重返月球的第一名会怎样?

当然,这种高强度服役还得经过严谨的试验以后才能进行,核动力技术对于新远来说也是极为困难的。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命名也征集完成,根据曙光计划的历史渊源以及网络投票,最终决定命名为“曙光”飞船,以呼应曙光计划。

……

着陆器……着陆器也问题不大,本世界线的蓝色起源拿了国会的美刀以及NACA的强力支持,总算没有成为原世界线的老鸽子,“蓝月”着陆器的地面原型测试于上个月完成,按照原计划今年定型来得及,加速提前也并非不可能。

6个月,6个月一发超级火箭!

而且根据披露的发射任务,这一次还将验证着陆器和上升器,除了不载人以外几乎就是一次登月任务的高真实度预演。

克莱尔感觉自己的喉咙被一只红色的大手钳住无法呼吸,疯狂地寻找能够加速登月计划的办法。

最后只剩下一个需要解决:第二发SLS火箭。

当初波音说第二发制造周期8个月,也是制造商好面子说的有些夸张成分,8个月实际上是比较紧凑难以做到的,所以当克莱尔希望能够提前时,波音才给予了坚决否定,他们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可是NACA却不敢赌,第二发长征十号制造用了6个月,那第三发会不会只有5个月、甚至4个月?以华人那种不要命一样的加班会疯狂的劳动力聚集,可当真说不定?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