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有钱任性(1 / 2)

第326章有钱任性

两位大佬亲自出手,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对于工作计划的解析,进展的非常顺利。

众人逐渐了解了这份计划的内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备可行性的计划。

太复杂的计划暂时被搁置,只留下一些简单能够施行的。

李善长说道:“欲速则不达,这次变革牵扯太广,最好由简而繁去做。”

“前五年先做一些简单的计划,让官吏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但对于内阁成员来说就不一样了。

而且他们还发现,李善长教陈景恪东西的时候,语气不像是对待学生,更像是伺候长辈一般。

这其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一席话说的群臣哑口无言。

不够了是你们花的多,要检讨。

建章这两个字可大不一般。

至此陈景恪才明白,自己的这份计划,对古代的行政系统意味着什么。

可是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朱标就先一步说道:

“那好,每年从内帑出六百万贯,填补国库亏空。”

考虑到实际情况,朝廷给每个衙门都划分的有职田,就是专属衙门的田地。

这一刻,心中积压的情绪全部释放。

以后得一应文书、历法,全部要更改。

不过那时候都是提倡性质的,做不做不强制。

朝廷五年工作计划。

换成以前,大家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如果是继承皇位,新皇登基不能直接改年号,必须要让上一任皇帝的年号走完全年。

听到这里,群臣忽然察觉到了不对劲儿。

就连最喜欢上书的御史,都很识趣的没有拿这件事情说事儿。

这种能力一般只会传给子孙。

不就是给了一个票拟权吗?又不是把驳斥权也给你们了,有必要这么忙吗?

如果条件允许,也要建设水利设施。

允许地方截留赋税,这不是鼓励他们贪腐吗?

而且三成归地方,国库收入就少了,钱还够花吗?

这时,户部尚书裴有为站出来说道:

“陛下,以大明的岁入,除去军饷、官员俸禄等各项开支,所余已然不多。”

先积累着,等他在场再一起去问。

不要求他们这么做,也不教他们这些东西,他们又怎么会去做?

翻一翻历史书就知道,几千年历史,愿意在基建上下功夫的官吏有几个?

正因为少,一旦有人这么做了才会被历史记录下来,被后人赞颂。

对于邱广安他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

将来从政,这些关系网都是可以利用的。

“以五年为期,看看这份计划到底是什么效果。”

又颁布这样的计划,岂不是前后矛盾?

一开始他还能强行控制脾气,后来就忍不住了,开始发挥毒舌本能。

而且去年才下旨让休养生息,不可轻易扰民。

他们真正无法接受的,是朝廷强制去做这些事情,相当于是给官吏肩膀上加担子。

后来明白了其中缘由,对陈景恪也同样感到敬佩。

只不过此事涉及机密,没人敢外传。

越是如此,越让外面的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李善长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喷人。

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洪武二十三年进入尾声。

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也在想办法补救。

经过几次变革,这两年朝廷财政是有盈余的。

所以,朱标在今天宣布自己的年号,是礼法要求。

自然用不着朱标解释,李善长出面说道:

“如果将三成返归地方,粗略估算每年会出现六百万贯的财政赤字。”

有人说三代才能出贵族,这话陈景恪不敢苟同。

生气也不是故意羞辱他们,而是本性使然。

所谓官宦之家出身的,其实也基本都是底层官吏。

比如,各国外交官之间会经常举办聚会,只有他们的子弟才能参加。

“没有任何一项,是超出官员能力的。”

朝廷靠富户过日子?

虽然百官很不喜欢变革,但对于内阁扩权还是喜闻乐见的。

他们必须全面理解这份政府工作计划,并为后续的全面实施做准备。

但三代才能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这话陈景恪现在非常认同。

黄历四千零八十六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改元建章。

所以,即便被喷的很不爽,他们也还是很感激。

然而,这些公共设施是否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这话突出了一个有钱任性。

计划内容并不复杂,就是让地方衙门做一些基础性的建设。

就拿基建来说。

此乃亘古未有之事。

朱标不动声色的道:“裴卿的意思是,如果能解决这六百万贯的赤字,这计划是可行的是吗?”

之后大家也学聪明了,陈景恪不在的时候就尽量不去问问题。

而且他还特意剔除了很多比较难的计划。

一时间也成了内阁的一件趣事,后来流传了许久。

然而,李善长是真的在用心教,没有丝毫藏私,也无关争权夺利。

还没有从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互相认识了。

内帑不缺钱,这些年老朱存了有大几千万贯。

马太后还好,主要是老朱,大感欣慰。

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为了方便贪钱什么的。

从内帑出钱,将洛阳城装点的无比喜庆。

把内阁一众成员喷的瑟瑟发抖。

“以后赋税三成归地方,专门用于这些计划的实施。”

现在他们无私的传给毫不相干的人,那是天大的恩德。

李善长就不一样了,他本就自视甚高缺少容人之量。

李善长和徐达的能力,也是经过几十年磨砺,一点点总结出来的。

新年当天,在奉天殿举行了盛大的仪式。

宋明中间隔着一个元朝,官僚体系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是中断过的。

事实上,这是我国的行政体系要求他们这么做的。

将这份计划的完成情况,列入考察项目内。

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人人都是贵族。

群臣自然是纷纷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劳民伤财。

对此群臣早有准备。

不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它背后代表的汉武帝建章宫,都可以看出新皇并不想当守成之君。

大家见的太多了,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官僚的基本素质。

教学生有多考验人的脾气,只有干过的才知道。

自税改以后,地方衙门就断了收入。

正如李善长所说,此事确实不复杂,而且是利国利民之举。

“我甚至可以说,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也不配为官。”

培训官僚的系统,也不会教他们这些东西。

这些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类似的情况历朝历代都发生过。

但外人却并不是太了解他们在做什么,难免有些疑惑。

挨喷又咋了?

换成以前想挨喷,还没这个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