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苏曳占领京城最后通牒(2 / 2)

另外,苏曳军队北上援助,忠肝义胆,值得褒奖。

但是地方军队,不得入京,请苏曳军队在城外驻防,不得进京。

这一次,九大顾命大臣,统一了意志。

荣禄的奏请,被通过。

很快,就形成圣旨,两宫太后用印。

这边僧格林沁,荣禄,肃顺一党,双方集合了两万大军,由伯彦讷谟祜作为主帅,只要一切到位后,便立刻南下。

而且用最快速度传旨给京城留守大臣,留守军队,务必,务必不许让苏曳军队进京。

但是……晚了!

……………………

“轰轰轰轰……”

京城之外,苏曳军队和洋人的军队,直接爆发了武装冲突。

苏曳一方坚决表示,请四国遵守条约,进京军事人员,不得超过三百人。

否则,将用任何手段,阻止四国任何人进京。

四国公使也非常强硬,表示这三千人根本不是军队,而是保安。

完全不针对任何人,仅仅只是为了保护四国外交人员的安全。

任何人阻挡,就意味着战争。

双方都非常强硬,不愿意做任何对方。

于是,冲突爆发。

京城万民,再一次陷入惶恐之中。

此时,京城守卫军队其实还有不少,都是八旗京营。

但是……这群货色的战斗力,也完全不必说了。

“嗖嗖嗖嗖嗖……”

很多炮弹,直接落在了京城的城门之外。

城头之上。

“苏曳大败了!”

“苏曳输了!”

“洋人军队要杀进城了。”

接着,猛烈的炮火,又一次狠狠砸在城门周围。

顿时间,守城门的八旗京营士兵纷纷溃逃。

一个时辰后!

苏曳军队,进京!

接管几处城门。

万民欢呼!

这个时候,京城万民得到了巨大的安全感。

甚至诡异的是就连八旗京营的士兵,也莫名其妙觉得安全了许多。

…………………………

文祥和宝鋆,来见苏曳,怒斥道:“苏曳,你这是要造反吗?”

“没有旨意,直接率兵进京?”

苏曳淡淡道:“文大人,上一次英法联军要焚烧圆明园,要焚烧皇宫,所有军队全部逃亡,你们也逃亡了,那个时候我率军进京,也没有旨意!”

“难道我要眼睁睁看着京城万民,再一次被洋人劫掠吗?我要看着圆明园,甚至皇宫被洋人焚毁吗?”

“文祥大人,你看看外面,几万人,十几万人?”

文祥朝着外面看去,密密麻麻都是京城民众。

他们在欢迎苏曳新军入城。

“这就是最大的大义。”苏曳道。

文祥怒吼道:“总之,你没有旨意率军入城,就是不行!”

接着,胜保怒气冲冲了走了进来。

“苏曳,你没有旨意就率军入京,这是要谋反吗?”

这一次,苏曳也不解释了,就静静地坐在这里。

紧接着,另外有大臣冲了进来。

一个接着一个大臣,冲进来,指责苏曳是不是要谋反?

苏曳一声令下,将所有冲进来指责的大臣,全部拿下!

然后,对外放出风声。

在上一次的谈判中,有人收受的洋人的贿赂,指使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不只如此,上一次英法联军劫掠京城的时候,还有人向洋人提供了地图。

而且有些官员,为了打击政敌,还专门向洋人通风报信,说哪个大臣里面有什么宝贝。

有些官员对朝廷充满怨恨,主动带路皇家园林,进行精准劫掠。

当下时刻,为了京城安危,定要杀一儆百。

然后,苏曳的军队如狼似虎冲入几个官员家中,将人逮捕,关押进入大牢。

接下来,他会写成奏章,请两宫太后和皇上处置。

顿时间!

留京官员,彻底一片安静。

只敢躲在家中咒骂,不敢再冲到苏曳面前指着他谋反之类。

紧接着!

韦俊率领江西绿营军五千人,进京支援。

又过了几日。

徐有壬率领五千人,进京支援,抵抗洋夷。

又过了几日。

张国梁、冯子材率领浙江绿营军五千人,在通州登陆。

又过了几日!

闽浙总督田雨公,率军六千,北上支援,抵抗洋夷。

京城民众振奋!

上一次如果有这么多军队进京勤王,说不定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惨事了。

至此!

南方七省联盟在京城的军队,达到两万五千人。

…………………………

承德行宫,再一次陷入了寂静。

原本僧格林沁、肃顺、荣禄几人,已经集结了两万军队南下。

但是……走到中途,直接就停下来了。

不敢再往前走了。

“阴谋,阴谋,天大的阴谋。”

“集结军队要多久,大军北上不管走海路,还是走运河,需要多久?”

“徐有壬的军队,王有龄的军队,田雨公的军队,都是会飞的吗?”

“不到一个月,他们就都纷纷挥师进京了?”

“苏曳和洋人,一定有勾结,一定有勾结。”

“否则,洋人军队怎么来的如此之巧?”

这不说话还好,这一说,就更加让人惶恐了。

如此一来,伯彦率领的两万大军还要不要南下?

一旦南下,如果真的如同荣禄说的那样,苏曳和洋人有勾结。

那……洋人军队调转枪口,直接来打朝廷的军队怎么办?

“洋人的军队在哪里?”肃顺问道。

“大概,退回到塘沽了。”

肃顺道:“天津的军队呢?大沽口的守军呢?为何就这么让人长驱直入了?”

“洋人是以使团的名义,沿着白河,进入永定河而来,大沽口守军和天津守军,无人敢阻挡。”

去年大战,清廷军队闻风丧胆。

而且一连串大事,使得大沽口和天津,乃至通州的守军力量都没有完全恢复。

没有朝廷旨意,洋人使团这么突然而来,谁敢阻挡?

…………………………

与此同时!

塘沽。

俄国公使、美国公使,法国公使正在密会。

“先生们,我们好像被利用了,我们被卷入了一场阴谋。”

“我们本来是想要借机讹诈清廷,造成既定事实,使得我们的军队能够常驻清国京城,不但保护公使馆的安全,也能维持在清国首都的军事存在。”

“但是,我们仿佛给了苏曳一个理由。”

“这一切,太凑巧了。”

美国公使道:“我们这支军队,只有三分之一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剩下都是雇佣军,而且是卜鲁斯公使雇佣的。”

法国公使道:“卜鲁斯爵士是额尔金伯爵的弟弟,完全是和苏曳势不两立的,他不可能和苏曳勾结吧。”

“我们非常有必要和清廷高层取得联系,苏曳上位,或许有利于大英帝国,但是对我们美、俄、法三国,是非常不利的。”

三国公使秘议之后,决定派遣两人,秘密前往承德行宫。

而另外一方。

大英帝国新公使卜鲁斯爵士,缓缓道:“巴厦礼,我已经完成了我的承诺。”

巴厦礼道:“不,这还不够。爵士阁下,你别忘记了,你的兄长额尔金伯爵在印度丑闻的爆发,他卖给大英帝国博物馆的巴特农神庙雕像是假的,他讹诈了国库整整几万英镑。”

“之前你和威妥玛爵士竞争中国公使的位置,就完全落入下风,你们竞争了几个月时间,这个位置都悬而未决,最终还是阿尔伯特亲王出手,帮助你获得了这个位置。”

“但是现在,你的哥哥额尔金伯爵连番的丑闻,会给你的政治地位带来巨大的被动。”

“你需要我们,远远大过于我们需要你。”

卜鲁斯爵士道:“但是,我现在正在率领帝国的军队,配合清国的一个军阀,这难道不可笑吗?俄国公使,法国公使,美国公使很快就会看穿的,他们立刻会向我施压,立刻会向伦敦汇报,届时我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巴厦礼冷笑道:“我们的公使听到额尔金伯爵被杀身亡的消息,于是心生恐惧,临时雇用军队保护自己。而且试图造成既定事实,未来让帝国在清国京城驻军,哪一条不是为了帝国利益考虑。”

卜鲁斯爵士道:“但关键是,无法真的完成驻军事实,按照你们的要求,我们需要被逼退。”

巴厦礼道:“那至少我们努力了不是吗?伦敦又任何资格指责我们吗?”

然后,巴厦礼朝着旁边的一名上校道:“尤根子爵,您觉得呢?”

曾经的海盗头子尤根,被册封子爵后,又晋升成为上校,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一个高级武官。

这次威胁京城的雇佣军,绝大部分都是他的手笔。

尤根子爵道:“我觉得您说的非常有道理。”

接着,他朝着卜鲁斯公使道:“爵士,扶持苏曳爵士上位,对我们都有巨大的利益。您的兄长额尔金伯爵,曾经是我们的政敌。但他是他,你是你,他已经死了。我们这艘大船,运载着海量的利益,您这个时候上船,完全来得及。”

卜鲁斯爵士道:“巴厦礼爵士,这一次风波,威妥玛那边肯定不会放过我的,一定会在伦敦拼命攻讦我,你确定能够帮我挡住这一次风波,能够保住我的位置,不被他夺走?”

巴厦礼道:“我确定,完全确定!”

尤根子爵道:“听说包令爵士,已经成功晋升为邮政大臣了是吗?”

卜鲁斯爵士道:“是的,虽然和他想要的位置有点差距。”

巴厦礼道:“为包令爵士干杯。”

尤根子爵道:“巴厦礼爵士,您不但晋升了爵位,而且还成为了天津领事,甚至还会兼任公使馆参赞,同样要为您道贺。”

巴厦礼道:“也要为您道贺,尤根子爵,您现在已经是远东的大人物了。”

尤根子爵道:“那我这些雇佣军的费用,是不是可以找您报销呢?”

巴厦礼道:“当然,经过一道非常复杂的程序,这笔钱会重新回到您在伦敦的账户。”

“为苏曳大人,干杯!”

“祝他早日进入清国中枢!”

接着,巴厦礼朝着卜鲁斯爵士道:“公使大人,所以接下来不管其他三国公使如何表态,您对清廷的态度,都要无比严厉好吗?您放心,在清国朝廷眼中,美俄法三国加起来的分量,都不如半个大英帝国,您的威胁,他们会感知到的。”

………………………………

接下来!

整个局面,就陷入了对峙。

洋人的三千军队,盘踞在塘沽不走。

英国公使卜鲁斯一再向清廷表示,为了四国公使的安全,一定要带领保安队进京。

为此,大英帝国不惜任何代价。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再一次增兵。

这个威胁,当然是卜鲁斯个人的。

此时的伦敦,已经完全没有对清国动武的兴趣了。

但对于清廷来说,这个战争威胁确实实打实的。

毕竟过去短短四年时间内,英国就对大清发动了三次战争,增兵,出兵仿佛成为了家常便饭。

而南方七省联盟的两万五千大军,以保护京城的名义,彻底驻扎了下来。

京城万民满意,无数中低层官员满意,甚至八旗京营的官兵们更加满意,我们终于不用面对洋夷的威胁了。

有人帮我们守京城,再好不过了啊。

而后!

闽浙总督田雨公上奏,请两宫太后和皇上回銮。

……………………

“绝对不能让两宫太后和皇上回銮!”

“绝对不行!”

肃顺、荣禄、僧格林沁、恭亲王等人,此时仿佛已经完全抛弃前嫌。

苏曳大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京城。

这个时候还回銮个屁啊。

“荣禄,两宫太后,母后皇太后是不喜欢拿主意的,关键是圣母皇太后,你要让她抗住压力。”

“这个时候,就要靠你了。”

“如果这个时候,圣母皇太后决定站在苏曳这边,决定带着皇上回銮的话,那我们大家都完了。”

“只要两宫太后和皇上在我们这边,我们就掌握了大义。洋人的军队,要么和苏曳大大特打,要么就退兵,总不能长期盘踞在塘沽吧。”

“一旦洋人军队不在,苏曳就失去了占据京城的大义了。”

“他再占领下去,那谋逆之心,就昭然若揭。”

僧格林沁猛地一砸桌面,道:“要不然,打!”

“我们的军队数量是他两倍,他也就是四千新军厉害,剩下的队伍也都是草包,不愁打不过。”

荣禄道:“不可能打的。”

杜翰也叹息道:“对,不可能打的。”

荣禄道:“关键是洋人,恭亲王,您对这个新的英国公使卜鲁斯爵士有所了解吗?”

奕道:“完全不了解。”

对于这个新公使,因为还没有递交国书,所以他和额尔金伯爵之间的关系,朝廷也不知道。

荣禄道:“派人去上海,先弄清楚虚实再说。至少上海领事麦华佗,还有威妥玛爵士是苏曳的政敌,他不会对我们有保留的。”

“关键症结在洋人,只要洋人退兵,一切就好办,就能把苏曳军队赶出京城。”

“一定要快,否则……我怕!”

怕什么?当然是怕两宫太后意志薄弱,选择抛弃承德这群人,带着皇帝进京。

那个时候,苏曳那边就成中枢了。

恭亲王道:“好,我立刻派人去上海,联系麦华佗和威妥玛。”

这边,随着恭亲王一声令下,立刻有一支队伍冲出了承德南下。

…………………………

而此时!

一个出其不意的使者来到了承德行宫,久违的大太监,增禄。

此人曾经是皇帝的最心腹太监,苏曳的密友。

但是因为和苏曳走的太近,而且每一次有坏消息,别人不愿意禀报,唯独他想着和皇帝同悲,都是他去禀报,遭到皇帝的厌弃。

当苏曳和皇帝决裂的时候,这位大太监增禄,也被打入了冷宫。

“奴婢增禄,叩见太后娘娘,娘娘福寿金安。”

太监增禄,恭恭敬敬地叩首。

慈禧太后目光复杂地望着增禄,缓缓道:“是苏曳让你来的吗?”

太监增禄道:“是的。”

接着,增禄道:“原本也轮不到奴婢来,是奴婢请求的这个差事。”

慈禧道:“你说吧。”

太监增禄道:“太后娘娘,上一次桂儿来见您。如果当时您坦诚相告,然后直接下旨召苏曳大人进入中枢相助,那现在早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慈禧没有回应。

太监增禄道:“太后娘娘,现在这一切还来得及。”

慈禧道:“还来得及吗?”

增禄道:“当然来得及,只要两宫太后带着皇上回京,那就没有任何风波。您依旧是至高无上的皇太后,而且苏曳大人也会奏请朝廷,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足足想了好一会儿道:“增禄,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是曾经皇上最信任的心腹,你抛开苏曳使者的立场,哀家问你一句话,你能否老实回答我。”

增禄道:“太后,您请说。”

慈禧道:“你觉得苏曳会谋反吗?”

增禄道:“当然不会,苏曳大人怎么可能会谋反?太后娘娘多虑了。”

接着,他惆怅道:“但是,苏曳大人倒是让我转告一句话。”

慈禧道:“你说。”

增禄道:“朝廷当时可是昭告天下,说九月初九要回京,九月十五新皇要进行祭天大典的。京城万民期盼,天下期盼,如果这个时候皇上不到,岂不是触怒了祖宗,触怒了上天?”

“答应了祭天,却不祭天,如何得了啊!”

“太后娘娘,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如果要赶上祭天大典的话,就要准备动身南下了。”

慈禧道:“增禄,这……其实算是苏曳对我们的最后通牒是吗?让我们必须在九月初九之前回京对吗?”

增禄沉默了好一会儿,因为他身为皇室家奴,真是半点强硬的话都不想说,也不敢说的。

但是,这个时候传达的意志要非常坚决。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苏曳大人没有这么说,但我想应该是的。”

“这,应该是最后通牒!”

慈禧太后冷艳的面孔,猛然一变。

这个词语,显得太刺耳了。

最后通牒?!

苏曳竟然这般强硬吗?

…………………………

注:终于在十点半写完了,恩公们,保底月票给我好吗?明天争取更早一些。

看着月票名次下滑,有点心焦呢,拜托大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