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慢慢发展(1 / 2)

原兵部尚书茹瑺改任吏部尚书,兵部左侍郎齐德升任兵部尚书。

六部尚书再次满员满编,这对于文官们来说似乎是一次胜利,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事情。

只是在一些人看来,这算不上什么真正的胜利。因为这些正二品的尚书人选,几乎就是皇帝一言而决,就如同当初处死那些尚书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碍一般。

生杀大权全都在皇帝手里,这自然不是读书人们最喜欢的政治格局。可是在如今的条件下,他们也只能自我安慰,总好过六部尚书时常有一二部是没有主官吧。

吏部尚书空缺了将近两年,一系列的文官考评、升迁等等,实际上都是那位皇太孙在管着。现在让茹瑺改任吏部尚书,无非就是太孙掌控了吏部,不在乎多个尚书了。

想想看五军都督府那边,文官们更是灰心丧气。

傅友德去了武苑不再直接管五军都督府的事情,皇太孙立刻提拔一名侯爵主事。

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明不是武夫治国、大明的文官们地位也是在缓慢的提升。可是不管怎么看,文官想要熬出头都太难了。

在洪武朝是肯定没有任何的指望了,而以这位太孙如今展现出来的心性来看,他一旦上位了,文官们想要熬出头同样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朱允熥的心情不错,现在很多的事情基本上是稳妥的,内政平稳就值得开心。现在已经是‘政通人和’,那就让人满意,有些事情也可以继续慢慢的持续进展。

将傅友德叫到了文华殿,朱允熥直接开口,“过两天我去趟武苑,你该准备准备了。”

傅友德立刻信心满满的说道,“殿下大可放心,武苑筹备之事已经稳妥,端午之后众将士皆可入武苑。”

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武苑筹建以来,朝廷向来都是有求必应,若是这个时候武苑还不能做好,那是有些对不住朝廷了。”

傅友德立刻说道,“臣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一直不敢怠慢。”

不敢怠慢那是好事情,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抓紧时间,要不然可能就要错过不少事情了。

傅友德也算是了解朱允熥的一些心思,说道,“臣等征集不少工匠,现在皆已编入武苑之中。若是有出色工匠,可授与武职。”

朱允熥顿时开心起来了,想要让工匠拿出一些看家的本领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出色的老师傅,对于一些手艺更是看的无比重,甚至觉得那是子孙们的饭碗,自然是不会轻易的教授,都是藏着掖着。

至于说现在给一些工匠授予文职也不是那么容易,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一些文官集团的反弹。

可是在武职方面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阻力了,五军都督府要是强势起来,文官就只能认了。兵部的话就算是一百个不乐意,可是不想被五军都督府的公侯们堵着门骂,甚至是被揍,那有些事情就要聪明点,不能耽误了军事。

傅友德看到朱允熥的笑容就知道赌对了,所以继续说道,“现在武苑之中不只是一些熟知军械制作的工匠,尚且有些工匠善于制造农械。”

朱允熥很开心,对傅友德说道,“颍国公还是忠君体国,这一点就非常好。工匠的事不是小事,到时候还要仔细过问才行。”

现在将一些工匠给调进武苑,这只能算是权宜之计,这根本没办法让朱允熥感觉到满足。

历史上也不是说完全不在意一些技艺,只是主流的风向来看还是重文轻理,有些事情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和传承。

这在朱允熥看来就有些不太好了,所以他是真的希望通过一些努力,建立起来一个初步的‘大学’,能够让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系统性的传承。

这显然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不过说到底还是需要好好的努力,现在已经看到了些许希望了。

那自然也就要持续的努力才行,争取将这件事情办的更好一些,争取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朱允熥看着傅友德问道,“安南那边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有些事情我不好放在朝堂上说,安南那奸贼若是继续下去,朝廷势必是要发兵征讨。”

傅友德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安南是大明的附属国,有奸贼谋朝篡位的话,作为宗主国的大明自然也是有理由直接发动王师去讨伐,这是大义。

当然如果朝廷不去征讨的话也不要紧,总之主动权是在大明手里,就看有些话是怎么说、怎么理解。

先占了大义再说,后续如何操作,自然也就需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来了。

不过朱允熥还是问道,“你此前也是带兵平定云贵,若是朝廷真要是对安南出兵,你觉得最难的是哪些?”